一列动车08:22从甲地始发,经过4小时到达终点站乙站,已知甲、乙两站间里程为800km,求:
(1)该动车在甲站到乙站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途中动车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如图所示,有一捆质量为7.9kg,横截面积为粗细均匀的金属丝。这捆金属丝的长度为50m,求:
(1)这捆金属丝的密度。
(2)如果截取一段这种金属丝,测得其体积为,求截取的这段金属丝的质量。
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色的方格纸,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个相同的电池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电池为成像物体。
(1)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好处是________。平面镜成像遵循________定律(填“折射”或“反射”)。使用两个相同的电池的目的是________。
(2)将A电池固定,小心地移动B电池,直到与A电池的像_____为止,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移去电池B,并在此位置放光屏,则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出现电池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3)进一步观察A、B两个电池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如果将电池A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则发现它的像________玻璃板(填“靠近”或“远离”),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强同学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取了适量的这种液体的样品倒入烧杯中,进行下列实验。
(1)实验前,小强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横梁静止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该液体的总质量为72.0g;
b.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测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V;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________。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横梁平衡时,托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如图丙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g。
(4)计算得到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
(5)在两次测量质量时,小强发现都使用了同一个磨损了的砝码,则对测量液体密度的结果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产生影响。
按要求回答问题。
(1)如图甲,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择_______刻度尺。(填字母序号)
(2)如图乙,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探究音调和_______的关系。
(3)如图丙,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密封玻璃罩中,接通抽气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重新沸腾起来,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如图丁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_______现象。
按要求作图。
(1)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护林员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P点,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