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在郑州东区游玩,图中是他用调焦相机拍摄“大玉米”的照片,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形成的,小周站在原地不动,想照一张放大的照片,他应调节相机使镜头焦距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_____小;“夜半钟声到客船”中是根据声音的_____来判断出钟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很多科学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将发现的科学原理或规律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例如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请你仿照示例再写出一个应用:_____发现了_____.
小华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实验器材齐全并完好,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标有“100Ω 2A”的字样,待测小灯上只有所标“0.3A”(指小灯正常工作电流)字样清晰可见。小华将电源小灯泡、电流表、电键以及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后,分别将两个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闭合电键时,发现各电表的示数如图所示,接着他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小灯泡正常发光,发现此过程中有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未变,而另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1.4伏:
(1)本实验所用电源的电压为_______伏;(本空格不需要解答过程)
(2)小华判定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理由是______;
(3)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_______(本小题需要解答过程)。
某实验小组同学发现,漂浮在不同液面上的实心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不同,于是他们猜想: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可能会对漂浮在液面上的实心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影响.
为验证猜想,他们选用了若干不同的实心圆柱体和足够深的不同液体进行实验(实验时物体均能漂浮在液面),并将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以及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实验序号 | 物体密度(千克/米3) | 物体体积(厘米3) | 液体密度(千克/米3) | 浸入液体体积(厘米3) |
1 | 0.4×103 | 15 | 1.0×103 | 6 |
2 | 0.4×103 | 20 | 1.0×103 | 8 |
3 | 0.4×103 | 25 | 1.0×103 | 10 |
表二
实验序号 | 物体密度(千克/米3) | 物体体积(厘米3) | 液体密度(千克/米3) | 浸入液体体积(厘米3) |
4 | 0.6×103 | 15 | 1.0×103 | 9 |
5 | 0.6×103 | 15 | 1.2×103 | 7.5 |
6 | 0.6×103 | 15 | 1.5×103 | 6 |
表三
实验序号 | 物体密度(千克/米3) | 物体体积(厘米3) | 液体密度(千克/米3) | 浸入液体体积(厘米3) |
7 | 0.8×103 | 15 | 1.0×103 | 12 |
8 | 0.8×103 | 15 | 1.2×103 | 10 |
9 | 0.8×103 | 15 | 1.5×103 | 8 |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的初步结论是:密度相同的实心物体漂浮在同种液体中,_____.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密度和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浸入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③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漂浮在同种液体中,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密度成正比.
④ 实验小组同学对表一、表二、表三中2、3、4列数据进行了一定的运算,并结合相关条件,可得出的进一步结论是:
(a)当_____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
(b)当_____.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首先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__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保证凸透镜所成的实像落在光屏的_______。
(2)已知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厘米或15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当蜡烛向左移动到25厘米刻度处时,则应将光屏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到_______(选填“50~60”、“60~70”、“65~80”、“大于70”、“大于80”)厘米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