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现役某导弹驱逐舰,该导弹驱逐舰最大航速为54km/h,满载时排水量为9000t(海水密度约为1.0×103kg/m3),求:
(1)该驱逐舰以最大航速匀速航行1h内通过的路程;
(2)驱逐舰满载时受到海水的浮力;
(3)若驱逐舰以最大航速匀速行驶时,所受海水的阻力为驱逐舰重力的0.1倍,驱逐舰以最大航速匀速航行时,求推力的功率。
为了探究小灯泡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学校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小灯泡标有“2.5V”字样,电阻约为10Ω,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可供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有“10Ω 1A”的R1 和“20Ω 1A”的R2,
(1)为了完成实验,你认为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选填“R1”或“R2”)
(2)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补充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__________________)
(3)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 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选填数字编号);
①电流表断路 ②小灯泡短路 ③小灯泡灯丝断了 ④滑动变阻器短路
(4)排除故障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某同学从电压表“0~15V”量程的刻度线看出指针停在1V处,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移(选填“左”或“右”)直到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W;
(5)根据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同学们得出了灯泡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在分析论证过程中,小明发现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它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一样,他根据多组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U图象如图丙所示,主要原因是:灯丝电阻随温度而变化,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0,与某次工作时的实际功率P1满足P0=4P1,则以下关于额定电压U0与实际电压U1的数值关系,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_____。
A.U0=1.5U1 B.U0=2U1 C.U0=3U1 D.U0=4U1
为了测量某液体的密度,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带有阀门的U型管倒置,两个管口分别插入盛有水和某液体的烧杯中,打开阀门,从抽气口抽出适量的空气,待两管中的液面升高到一定高度时,关闭阀门,分别量出两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h水和h液,记录的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水面高度差h/cm | 某液面高度差 h液/cm |
1 | 2.7 | 3.0 |
2 | 4.5 | 5.0 |
3 | 7.2 |
|
(1)当外界大气压为p0,三次实验中“U”型管内的气压分别为p1、p2和p3,则它们的关系是:p0____p1,p2____p3(均选填“>”、“=”或“<”);
(2)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kg/m3;
(3)通过计算可知第三次实验某液面高度差h液=_____cm。
如图所示,图A、B、C、D、E是“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关系”实验的5个步骤:
(1)_____两步骤可计算出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 浮=_____N;_____两步可得出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关系是_____;
(2)图像是圆柱体物块从水面缓慢浸入水中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物块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当物块没有浸没之前,h=4cm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N,该圆柱体物块的高度是_____cm。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光屏中心呈现一清晰等大烛焰的像:
(1)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如图甲所示,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
(3)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36cm刻度处,则人眼在_____(选填“1” 、“2”或“3”)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4)在图甲中,将一眼镜片放在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可以矫正_____眼;
(5)实验得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发现在图中上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_(选填“A”、“B”、“C”或“D”)。
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取质量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液体的量要适当,至少要能_____电加热器的发热体,保证液体在相等加热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太多则实验耗时较长;
(2)本实验使用的物理学探究方法有_____和_____;
(3)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的吸热能力较强;
加热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甲的温度/ ℃ | 20 | 24 | 28 | 32 | 36 |
乙的温度/ ℃ | 20 | 28 | 36 | 44 | 52 |
(4)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上述实验数据,甲和乙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