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__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2)下表中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物距u/(cm) | 30 | 20 | 15 | 10 | 5 |
像距v(cm) | 15 | 20 | 30 | 40 | / |
①实验所用的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②第1次实验后,小明将一远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左侧,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③交流数据过程中,老师指出表格中第________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请你写出老师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神秘的布达拉宫
如图甲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处于图案中心的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也是藏民族建筑艺术智慧的结晶,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更是拉萨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标志,它在雪域高原屹立千年。布达拉宫最神秘的是它的“地宫”——实为“地垄”,地垄究竟是什么?专业人士这样解释:“平整山体上建起的地垄墙之间的井状空间。”布达拉宫建在北高南低的山腰上,为了防止建筑物下滑,使其坚固稳定,增加建筑的底层面积,工匠们就在山坡地基上纵横起墙,上架梁木构成小房,形状像井一样,这就是地垄(图乙)。古建筑专家认为,地垄是空的有好处,一是会省很多料,二是它本来就装着空气,空气也有向上托起的作用。因为布达拉宫建在山上,山坡很陡,越往外地垄越深,越往里越浅。地垄不仅存在于布达拉宫的宫殿、经堂、僧舍,前后坡的登山道和东西庭院都建有地垄。换句话说,地垄就是整个布达拉宫的地基,但它却是最晚被人们所知道的、布达拉宫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建筑。地垄承担着布达拉宫的整个重量,地垄的安全也关系着整个古建筑群的安全。布达拉宫(整体外形见图丙)建在红山上,深入岩层的墙基最厚达5米以上,往上逐渐收缩,到宫顶时,墙厚仅1米左右,部分墙体的夹层内还注入了铁汁。这一切,保证了这座宫殿历经1300多年仍巍然不动。
(1)“地垄”是如何承重“担千斤”的?
(2)为什么不把“地垄”填实?
(3)西藏是中国地震多发地区,具有强度大、分布广等特点,地震活动仅次于台湾省。综合文中内容,你认为布达拉宫能够经历“千年风雨”,仍旧稳如磐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小磁针沿顺时针方向偏转90°后静止,请在图中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极,并标出通过通电螺线管外A点的磁感线的方向。
(______)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若再闭合开关S1,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为0.5A,此时通过R1的电流为I1,通过R2的电流为I2,则I1:I2=__________;若5分钟内电流通过R1放热为Q1,通过R2放热为Q2,则Q1:Q2=__________。
某家用轿车,重为1.5×104N,该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1h,消耗汽油6kg,期间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8倍。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则在此过程中,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__;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___________。
在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展厅“电磁之奥”展区,有一种很特殊的磁液体(即在液体中加入了具有磁性的物质)。如图所示,圆形展台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磁液,磁液中有电磁铁。通过按圆形展台上不同的按钮可以选择不同的乐曲。当音乐声响起时,磁液随着旋律不断变化翩翩起舞。材料中,“电磁之奥”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