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2020年成都双遗马拉松健康跑在青城山鸣枪起跑。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决胜阶段,1000人参与的6km健康跑将激发城市活力、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比赛中冠军平均速度可达10m/s B.某男选手身高约为160dm
C.某男选手的质量约为65kg D.某选手脉搏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ls
从2月17日起我市初三利用网络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各科老师轮番上阵晋升网络主播。下列物理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黄老师录课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引起的
B.同学们通过网课学习知识,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袁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通过加快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从而达到增大音量的
D.同学们可以听到老师风格迥异的课,因为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辨别出自己熟悉的老师声音
某家用电热水器,其工作模式和相关参数如下表。如图为电热水器的原理图,包括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通过电磁继电器自动控制电热水器实现加热状态和保温状态的档位变换。R0、R1为电热丝,R2为滑动变阻器,R为热敏电阻(置于电热水器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红灯、绿灯是电热水器工作时的指示灯,忽略指示灯对电路的影响。
型号 | LWI.Z20-19 |
电源 | AD220V 50Hz |
加热功率 | 800W |
保温功率 | 40W |
水容量 | 1.0L |
(1)分析说明当绿灯亮时,电热水器处于保温状态还是加热状态?
(2)工作时,若要提高电热水器的保温温度,如何调节保护电阻R2的滑片?
(3)R1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大?
(4)电热水器处于加热状态时,工作4.2min,可使1L水的温度升高40℃。则该电热水器的效率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将物体从枯井中拖起来的简化模型,已知物体重,井底到井口的高度为,物体从井底到井口上升用时,汽车质量为,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若四个车轮受力均匀,汽车前进过程中自身受到水平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车重的0.1倍(忽略绳的重力、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空气阻力不计,取)。求:
(1)物体从井底到井口上升的平均速度;
(2)未拖物体前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把物体从井底拖到井口的整个过程,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小华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电压小于24伏且保持不变)、待测电阻Rx、电压表、电流表(只有0.6安量程可用)、滑动变阻器(标有“1安”字样)、阻值为10欧的定值电阻R1、阻值为30欧的定值电阻R2、开关及导线若干。实验器材均完好。
(1)小华经过思考,先进行一次实验测电源电压,实验电路图及闭合开关S后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小华实验所用电源电压为_________伏;
(2)小华根据第一次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后开始第二次实验,他正确串联电源、待测电阻、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然后把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将变阻器滑片从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由0.20安增大到0.58安,此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减小了4.0伏。当移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个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a)、(b)所示,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V,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_A。
根据图(a)、(b)所示电压表、电流表示数,计算待测电阻Rx=__________Ω。
(3)小明分析了小华的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他认为是小华电压表所选量程不对。小明在小华电路基础上,将电压表换为另一量程并联在Rx两端。为了使实验过程中电表指针能不低于刻度盘的,他应串联电阻___________(选填R1或R2),滑动变阻器阻值接入范围为____________。
小明在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后,对气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作出了猜想,下表是他根据生活现象所做出的猜想。
序号 |
生活现象 |
影响因素 |
关系 |
1 |
充气玩具充气过多易爆裂 |
质量 |
质量增大,压强增大 |
2 |
吹足气后的气球用力挤压易爆裂 |
体积 |
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
3 |
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 |
温度 |
__________,压强增大 |
(1)请在表格中划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为了研究气体压强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他做了如下实验:用注射器密封一段空气柱,保证其温度不变化的情况下,研究气体压强与它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活塞来改变气体的体积。已知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活塞与注射器壁之间的摩擦、活塞重都忽略不计),当地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p0,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时,注射器内气体的压强计算表达式为p=________。
p(×105Pa) |
1.0 |
0.8 |
0.5 |
0.4 |
V(×10-5m3) |
1 |
1.25 |
2 |
2.5 |
(3)通过实验,他得到了表中一些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气体_____不变的条件下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