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两个烧瓶完全相同,烧瓶内装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煤油以及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烧瓶内还分别装有阻值未知的电阻丝R1和R2,小明利用上述实验电路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有关”。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记录温度计甲乙的示数分别为40C和35C。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是通过______反映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的;
(2)实验中,电阻丝R1的阻值______R2的阻值(选填“等于”或“不等于”),两电阻丝的通电时间应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钢球从高为h的斜槽上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A碰上物体B后, 能将B推动一段距离s,这说明A对B做了功,如图所示。在同样的平面上,B被推得越远,A对B做的功越多,A的动能越大。以下为小京的部分实验过程及结论,请你补充完整:
(1)同一钢球从同一斜面不同高度h由静止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越______(选填“快”或“慢”),物体B被推得越远。所以,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2)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观察发现质量越______(选填“大”或“小”)的钢球能将物体B推得越远。所以,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先把一个平面镜 M 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折叠的半圆形的屏(由两个大小相同的扇形面 E、F 连接而成,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屏上的直线 ON 为屏 F 可绕其转动的轴线,且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贴着屏 E 沿 AO 射到 O 点,经平面镜反射,就可以通过反射光 OB 的情况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了: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入射到 O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纸板上 OB 方向射出,AO 和 ON 的夹角为∠i,OB 与 ON 的夹角为∠r;
(2)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 减小,这时∠r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r总是______∠i;(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图甲所示的情景中,若使一束光贴着屏 F 沿 BO 射到 O 点,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将沿 OA 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选填“可逆”或“不可逆”)的;
(4)如图乙所示,若以轴线 ON(法线)为轴,在水平面内将屏 F 向后转动,则在屏 F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在探究水沸腾的规律时,当水温超过90°C时开始计时,每隔30s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t/s | 30 | 60 | 90 | 120 | 150 | 180 | 210 | 240 |
温度t/°C | 92 | 93 | 94 | 95 | 95 | 95 | 95 | 95 |
温度t/°C | 92 | 92 | 93 | 93 | 94 | 94 | 95 | 95 |
(1)如图所示,A、B、C 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C;
(3)由表中数据可推测当时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从表格中可知两次实验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小波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方体金属块(如图所示,其横向和纵向各有一条中位线)、细线、装有适量水的烧杯,进行实验。小刚得出实验结论:未全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其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小明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证明:小刚的结论是错误的:
(1)用细线将金属块纵向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金属块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G,将它一半浸入水中(液面到纵向中位线处),浸入深度为 h1,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记录 G、h1、F1,根据公式计算出为 F浮力;
(2)用细线将金属块______挂在弹簧测力计下,______,浸入深度为 h2,金属块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记录 h2、F2。根据公式计算出为 F’浮力;
(3)实验数据表明由于 h2<h1,F’浮力_______F浮力(填“>”、“<”或者“=”),所以小刚的结论是错误的。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电子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改变木板的角度进行了两次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 AB 段 | AC 段 |
路程/m | 0.4 | 0.8 |
第一次实验时间/s | 1.6 | 2.8 |
第二次实验时间/s | 2.4 | 4.8 |
(1)此实验需要测量仪器有刻度尺和______;
(2)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3)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4)下列哪个图像更接近第二次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情况______;(选填字母)
A. B. C. D.
当兴趣小组的同学再次改变木板的角度,发现小车不能沿木板下滑,下车不能下滑的原因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