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亮到海边去玩,拾到一个漂亮的贝壳。回家之后,他想知道贝壳的密度,于是找来一个柱形玻璃杯、一把刻度尺、一个小果冻盒。小亮进行了以下操作,测出了贝壳的密度(贝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请补全实验步骤并写出表达式。
(1)在杯中装上适量的水,把空的果冻盒放在水中;使其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杯底到水面的高度h1;
(2)再把贝壳放在果冻盒内,______;
(3)______;
(4)贝壳的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小明要测量木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木块、弹簧测力计(0~5N),底部固定有滑轮的水槽,细线及足量的水。(g取10N/kg)
(1)现用弹簧测力计测木块的重力,如图甲,示数为________N;再用细线绕过滑轮将木块与测力计连接起来,接着往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使木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木块在水中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1.6N,木块的体积为________m3,密度为________kg/m3,本实验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分析发现,如果把水换成其他液体,测力计的示数就会不同,于是他把测力计的刻度改成相应的密度值,将该装置改为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原测力计的1.0N刻度处应标注为___________kg/m3,该“密度计”的刻度分布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3)若要增大这种“密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可以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在“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实验中,由于量筒刻度线模糊不清,小明利用刻度尺和一端开口、一端扎有弹性薄膜的玻璃管、大烧杯和足量的水(密度为ρ水),测出了未知液体的密度。请你完成小明的设计步骤。
(1)将玻璃管扎有弹性薄膜的一端逐渐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的适当位置,用刻度尺测出此时试管底距烧杯中水面的高度h1;
(2)向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待测液体直至薄膜恰好变平,______(忽略加入待测液体后水面高度的变化);
(3)液体的密度:ρ=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实验中量筒已损坏,小明添加了一个烧杯和细线,测出了金属块的密度,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天平完好)
(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2)把盛有水的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______,此时天平的示数为m2。
(4)金属块的体积V=______,密度ρ=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测量橙汁的密度。
(1)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A.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把橙汁倒入空烧杯中,测出烧杯与橙汁的质量;
C.把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体积V;
D.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E.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橙汁密度。
(2)如图所示,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为______。
(3)只用天平、烧杯测量出橙汁的密度
第一步: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第二步:倒入橙汁后,测出橙汁与烧杯质量为m1
第三步:在另一相同的烧杯中,倒入水并使水与橙汁在同一深度,测出水与烧杯质量为m2
则橙汁密度表示为ρ橙=______(水的密度为ρ水)。
悠悠涪江水孕育了涪江两岸儿女爱动脑筋的小红想知道涪江水的密度究竞有多大,于是她取了一些涪江水,在学校实验室找了下列器材:天平及砝码,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烧杯,铜块(已知它的密度为ρ1),细线,利用这些器材按下列步骤测出了涪江水的密度,请你帮小红完善实验探究过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此时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m1
(3)在量筒内倒人适量的涪江水,用细线拴住铜块,将它缓慢慢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并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线A,然后取出铜块.
(4)在烧杯内倒人适量的涪江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5)_____.(请你写出这一步的操作方法)
(6)用天平测出烧杯内剩余涪江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则m3=_____g.
(7)计算涪江水的密度,则涪江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物理量用符号表示).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小红测出的涪江水密度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