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通电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4.5V不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电路中电流变大,导线不得交叉)。
(________)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电流表几乎无示数,则故障为定值电阻R__(填“短路”或“断路”)
(3)图乙是小组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R两端的电压为_____V;当R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闭合开关后,为使R两端的电压_____(填“改变”或“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__(填““左”或“右”)端滑动;若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是5Ω、10Ω、15Ω,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是_____Ω。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3V恒定)。
(1)请你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完成实物电路连接(要求电表选择合适的量程,导线不能交叉)。
(_____)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最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压U/V | 1.0 | 1.5 | 2.0 | 2.5 | 3.0 |
电流I/A | 0.2 | 0.3 | 0.4 | 0.5 | 0.6 |
①该定值电阻的阻值R=________Ω。
②根据上述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I-U关系图像。
(_____)
③ 从实验可以得出: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_比。
④ 第3次测量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是________Ω。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使用两节新干电池串联,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 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10 Ω 1.5 A”,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请你根据实物电路,在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不要求标出a、b、c的位置)。
(_____)
(2)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最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但电压表示数为0,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有变化,经检查是图中有一根导线断了,则该导线是________(选填“a”“b”或“c”)。
(4)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小明得出结论:当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____。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电压/V | 0.6 | 1.2 | 1.8 | 2.4 |
电流/A | 0.12 | 0.24 | 0.36 | 0.48 |
(5)老师分析发现,他的其中一组数据是捏造的,你认为是第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
如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小明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cm,再次放置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A与B的间距为________cm.
如图所示为小斌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垂直于镜面.
(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入射时,在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小斌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
(3)他让一束光线沿着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对于每一条确定的人射光线而言,______光线是唯一的.
某学校地下车库拐弯处安装有一个凸面镜,B同学通过凸面镜看到A同学的像A′,如图所示。请画出B看到A的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