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物质 种类 | 质量/g | 温度升高 10 ℃所需 时间/s | 温度升高 20 ℃所需 时间/s | 温度升高 30 ℃所需 时间/s |
甲 | 200 | 110 | 225 | 342 |
乙 | 200 | 85 | 179 | 270 |
(1)选用相同电热器的目的是使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不计热量损失)
(2)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__________℃;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__________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4)停止加热后,__________液体温度下降得快。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李同学将质量相同的海波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他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海波和石蜡的温度和状态,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 /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海波 的温 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8 | 48 | 50 | 53 | 56 |
石蜡 的温 度/℃ | 40 | 41 | 42 | 44 | 46 | 47 | 48 | 49 | 51 | 52 | 54 | 56 | 59 |
(1)为完成该实验,除图中器材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实验时,用隔水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选填“海波”或“石蜡”)是晶体,熔点为________℃。
小静同学做有关水沸腾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为了完成实验,应选用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种类 | 酒精 | 水银 |
沸点 | 78 ℃ | 357 ℃ |
(2)用图甲的装置加热水,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水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如图乙,停止加热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上冷水,会看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这是因为浇上冷水后,烧瓶内气压________,水的沸点________。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
(1)小华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开始实验,请你指出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_____.
(2)纠正错误操作后,开始计时.第3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_____℃,从记录数据的表格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_____,继续_____.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 |
温度/℃ | 90 | 92 | 94 |
| 98 | 98 | 98 | … |
(3)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当地的气压_____(选填“是”或“不是”)1标准大气压.
(4)小华和另一位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其中水的质量较大的图象为_____(选填“a“”或“b”).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中心呈现出清晰的烛焰的像,由此可知透镜焦距为_____cm.
(2)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5cm处,可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添加一个焦距恰当的_____透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添加透镜,适当移动光屏可承接到一个倒立的、_____的实像;
(3)在实验中,小明更换了一个凸透镜,使三者还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烛焰的像(光具座足够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1)该同学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烛焰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相同(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也应向右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3)若在图中凸透镜的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