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科技小组设计了一个由压敏电阻控制的压力过大报警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8 V,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 Ω,报警器(电阻不计)通过的电流达到或超过10 mA会报警,压敏电阻在压力不超过800 N的前提下,其阻值随压力F的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压力F/N | 0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 |
电阻/Ω | 580 | 560 | 540 | 520 | 500 | 480 | 460 | … |
(1)报警时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是_________W;
(2)要使报警压力在0~800N之间可调,报警电路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得小于________Ω;
(3)现要求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达到或超过200 N时,电路报警,按照下列步骤调试此报警电路:
①电路接通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置于b端;根据实验要求,应将电阻箱调到一定的阻值,这一阻值为________Ω;
②将开关向______端(填数字)闭合,调节_______,直至________;
③保持______,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电路即可正常使用。
小李同学想要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在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保持小车的质量相同,让小车从斜面上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滑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
(2)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______,二是转换法,就本题来说用木块_________来反映小车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他在实验的过程中又发现只要去掉木块,就可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乙所示,他将毛巾、棉布和玻璃分别铺在水平面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3)每次均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
(4)实验发现,小车在玻璃面受到的阻力最_______,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将做___________运动。
某创新科技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调查发现,雨雪天气里汽车后视镜会变模糊,影响行车安全。同学们设计了给后视镜除雾、除霜的加热电路。图是加热电路原理图,电源电压100V,加热电阻R1与R2阻值均为100Ω,电路低温挡除雾,高温挡除霜。同学们对电路进行模拟测试,开启除霜模式加热后视镜1min,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其温度升高了6℃。
(1)问除霜模式下两开关的开闭状态,并求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2)除霜模式下,电路的加热效率。
[查资料得:后视镜玻璃质量0.5kg,玻璃的比热容0.8×103J/(kg·℃)]
如图所示,工人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500 N的推力,将重800 N的货物从A点匀速推至B点;再用100 N的水平推力使其沿水平台面匀速运动5s,到达C点。已知AB长3 m,BC长1.2 m,距地面高1.5 m。
(1)货物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2)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3)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多少?
朵朵和同学们在做电学实验过程中:
(1)朵朵和同学们经过讨论,依次完成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三次实验电路的设计,如图甲、乙、丙所示。由图甲改进为图乙是为保证实验过程中_____这一因素不变;由图乙改进为图丙是因为使用滑动变阻器既能保护电路,又能通过调节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_____(选填“改变”或“保持不变”)。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朵朵按电路图丙将图丁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__ 。
(3)朵朵连完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两只电表的指针总在晃动。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电路存在_____。
(4)在继续用图丁的实物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朵朵先将5Ω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记下电流值;再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她下一步操作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
(5)朵朵和同学们完成上述探究活动后,想测量一只额定电压为2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但发现电压表被别的同学拿走了,于是她借助一个10Ω的电阻,设计了如图戊所示的电路,也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具体操作如下:
①只闭合开关S1、S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A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
②只闭合开关S1、S3,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
③P灯=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值表示,数值要求带单位)。
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除了可以消除自身重力影响外,另一个目的是_______。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如下表)。
次序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1 | 10 | 2 | 5 |
2 | 2 | 10 | 1 | 20 |
3 | 2 | 15 | 3 | 10 |
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
(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6个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点和B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移一格,杠杆_______(填“左侧下降”“右侧下降”或“仍水平平衡”)。
(5)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