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12 V保持不变,R1=5 Ω,电压表示数为4 V。求:
(1)R2的阻值;
(2)电路消耗的功率。
学习了导体电阻的知识后,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a、b是两个相同的金属电极。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②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金属电极间的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将a、b两电极分别插入图乙、丙、丁、戊所示的食盐水溶液中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保持金属电极a、b插入盐水中的深度都相同。
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路中接入电阻R0的目的是______。
(2)本实验中,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强弱是由______来判断的。
(3)为了验证猜想①,兴趣小组的同学应选图乙和______进行实验。
(4)将a、b两电极分别插入如图丙、丁、戊中所示的位置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电极间距d/cm | 4.3 | 3.4 | 1.7 |
电流I/A | 0.15 | 0.2 | 0.26 |
(5)这个实验用到的探究方法与下列探究实例主要探究方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探究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
C.探究影响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在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中: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______)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小青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计算出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_Ω;
(3)小青仅把这一次实验测量所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的结果,你认为合适吗?
答:______,理由是______;
(4)如图丙所示是其他两组同学根据测得数据作出的I-U图象,分析图象可知:Ra______Rb(选填“>”、“=”或“<”);
(5)小珍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电流表均有较小的示数,但都不改变,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小杰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他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操作错误之处是______。
(2)纠正错误后,实验中小杰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他应该______。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液面上方气压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 (选填“大于”、“ 等于”、“ 小于”) 。
(3)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从烧杯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______而形成的。
(4)分析图丙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
(5)实验中,内能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热传递的方向是______
小安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晴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 g;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kg/m3。
小晴分析他们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偏大,他们通过反思想到:其实不需要添加额外步骤,只要将(2)中的主要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能大大减少上述实验的误差,他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序号即可)。
(3)小晴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晴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用上述物理符号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利用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_环境中进行(填“亮”或“暗”);
(2)若要探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具体操作是______;
(3)点燃竖直放置的蜡烛A,钟亮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
(4)细心的李泉同学还发现蜡烛A竟然有两个像,这是由于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