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伟同学猜想: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小球沿光滑斜面自由向下滚动,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选填“小球”或“纸盒”)
(2)图甲是控制两球的________相等,探究的是物体动能跟________的关系。
(3)在探究“物体动能跟质量的关系”时,他设计的实验如图乙所示。让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将小球的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让两个小球达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4)通过图甲、乙两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物体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___。
(5)若水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阻カ),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以上结论,其原因是纸盒被撞击后将______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支架、刻度均匀的硬杆(每小格为3cm)、细线、重0.5N的钩码若干、弹测力计、刻度尺。
(1)实验开始前,杠杆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既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又便于直接测量__________。
(2)杠杆调节平衡后,他们在杠杆上挂上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并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测出力臂,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小组在进行第2次实验时,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动力F1的大小为_________N,此时杠杆属于_________(选填“省カ”、“等臂”或“费力”)杠杆。
(3)小洁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你认为她由一组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的做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
(4)小翔通过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カ×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为了验证小翔的结论,小组同学交流后,小荣做了如图丙的实验。
①在进行图丙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右倾斜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这是因为拉力的力臂逐渐变_________。(选填“长”或“短")
②当弹簧测力计倾斜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时,经测量拉力的力臂为0.06m。此时,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_________阻カ×支点到阻カ作用点的距离。
③通过此次实验,说明小翔的结论是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小芳和小颖同学选取两块相同的砖块和一块海绵,进行了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她们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实验时,小芳的操作如图甲所示。接着,小颖在小芳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块砖继续进行实验。
①小颖第一次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小颖增加一块砖是为了改变__________。图甲、乙两次实验现象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__________。
②小颖第二次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如图丙所示。比较图甲、丙两次实验现象可知,两块砖和一块砖对海绵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由此,小颖得出了“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无关”的结论。你认为小颖的结论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3)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他们应进行________图中的两次实验这两次实验表明: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图甲是生活中常见的一款指甲刀,其中AOB部分可视为一个杠杆,其简化示意图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动力的力臂l1。
请在图中画出潜水艇在水中悬浮时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O为作用点)。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的拉力是________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