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两袖清风,将一生献给了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在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他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枝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我”三次“临窗读树”,“梧桐”的外形及“我”对“梧桐”的印象各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梧桐”的外形

           

 

“我”的印象

           

2.同样是遭遇“风雨”,“外祖父”和“梧桐”的抉择有什么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是怎样的?

(1)“外祖父”的抉择:

“梧桐”的抉择:

(2)对“外祖父”的情感:

对“梧桐”的情感:

3.写一段包含下面关键词的优美文字,表达你对文章结尾自然段的理解。(不超过60个字)

   自然   生命    青春    阳光

 

4.大量运用短句、恰当使用修辞是这篇文章语言运用上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试任选其一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1.第一次:“梧桐”的外形: 躯(树)干粗大、伸展,(叶子)繁茂 “我”的印象:顽强、从容、高大(答到其中两点即给分) 第二次:黛青色的轮廓,叶叶枝枝簇拥颤起        “我”的印象:沉默、不求闻达、坦荡 第三次:虬树挺干        “我”的印象:一身傲骨 2.(1)外祖父的抉择:不屈于折磨,饮恨自尽,无奈地屈从天命。 梧桐的抉择:任风雕雨蚀,从容淡薄 (2)对外祖父的情感:悲哀(可悲) 对梧桐的情感:钦佩(敬佩 佩服等) 3.(根据对文段准确理解、4个词语的运用及语言通畅等综合给分。) 示例:自然界的风雨虽然吹落了梧桐的叶子,但动摇不了他的枝干,梧桐生命依旧,宛如青春少女迎着阳光奔向未来。 4.(举例准确,表达效果分析准确) 示例:⑴短句:如“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简洁有力、有戒指感。 ⑵修辞: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①“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橡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的粗大和枝繁叶茂。②“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光秃苍老、虬枝挺干的特点。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躬(        )      损(        )      零(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4.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陶渊明《饮酒(其五)》,完成下列小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语是            ,             。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查看答案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

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

2.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列举一部战争题材小说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役。

3.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座雕塑,体现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在不增删文字的前提下按要求改写句子。

1.突出和强调“孤孤单单”:我仍然感到,我只是一个孤孤单单的人。

 

2.突出和强调“不止一次”:节日的礼花不止一次地点燃起我心中的火种。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②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③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④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应用想象区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应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

⑤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

A.②④③①⑤ B. ⑤③②①④ C.③⑤②④① D.④⑤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