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 “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学语文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 B.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
C.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 D.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
2.请写出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 师 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由是感激\是马也 B.以伤先帝之明\明察秋毫
C.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葛亮自叙生平,是为了让后主相信自己,与出师无关。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的感情。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了作者的政治愿望。
D.选文乃至全文,表达了作者有感于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
4.诸葛亮在奏章中叙述自己的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的经历,这与邹忌劝谏齐王时叙说自己的事情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 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二 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点词汇。
材料三 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下列所给词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并要求用到关联词“如果……那么……”,阐述一个观点,写一段连贯的话。
糟粕 猎奇 孤陋寡闻 共鸣 意境 关联 抽象
选出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
B、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C、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这所学校当英语老师。
D、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
阅读散文《你遗失了感动吗?》,完成题。(17分)
你遗失了感动吗?
⑴我问学生们:“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让人感动吗?”
⑵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⑶ “那么,你们曾经被别人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零零星星地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心情沉重起来。我难以置信。真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动吗?
⑷“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也不曾让你们感动吗?”
⑸“天天读书,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哪有时间感动呀?”
还有的孩子在沉默。
⑹我的心,被什么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而对值得感动的事件无动于衷,又是多么遗憾。
⑺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人力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走回巷口。半天,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灌的,焐好就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⑻那次,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⑼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钱交电大的学费。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子上,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我,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⑽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⑾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紧张慌乱,嗓子也莫名其妙地哑了。后面听课的是全校优秀教师,却一直微笑着,给我鼓励的目光。下了课她走到我身旁,真诚地说:比我当年强多了!
⑿即使一面之交,感动也会不期而至。
⒀不久前,又在“感动中国”的晚会看到徐本禹,一位放弃读研、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他说:“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作文,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2008年,如果我能到北京去看一看,住一住北京的平房,我就是最幸福的人……’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很多次面对着孩子们我都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⒁我知道他的眼泪为何而流。这绝非脆弱,而是大爱。正是这大爱,才让他有勇气,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即使素不相识,我跟许多人一样,被徐本禹深深感动。
⒂ 如果没有感动,我们的心灵将盛放些什么?我们的幸福如何延伸?肖复兴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感动,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检测。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强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
⒃生活里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但是,请让自己依旧被感动,为某个人某个故事某个瞬间流泪,而且被这力量催促着去做点什么……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界万象,何为表里。
1.本文以“你遗失了感动吗?”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2.第⑹段中划线句子“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的含义是什么?(4分)
3.第⑺段中“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感动”,请谈谈你的感受。(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