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背影》,完成题(16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

阅读《背影》,完成题(16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①。

    ◆第一次流泪,是悲哀。 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_______(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____(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②。

◆第二次流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③,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凄切动人。  

1.

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2分)

2.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3.

文中写到了“我”的三次流泪,其实这三次流泪的含义有所不同,上文已为①③处加了批注,请仿照①③处的写法,在②处也加上恰当的批注。(3分)

4.

文中提到几次“背影”?其中重点写了哪一次,为什么?(4分)

5.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背影》这篇文章,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4分)

材料一:9月1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由于多数学生反对,《背影》可能落选鄂教版语文教材。学生的理由是:《背影》中“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和“父亲形象不够潇洒”。

材料二:9月14日“搜狐网”:听到这个消息,台湾的年轻学子反应却是相当不以为然,而国文老师更是直呼不可思议。他们认为这样做太无聊 ,《背影》所传递的人性美、人情美是经久不变的“善与美”。

 

1. (2分)   d           c    。 2. (3分) .⑴句好,"太聪明"和"太不懂事"都能表达作者自责的感情,但前者是讽刺性自责,后者是一般自责,前者更准确生动。 评分标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需回答出讽刺或反语,否则扣1分。        3. (3分) 第二次流泪,因为感动。答理解、感激、同情、忧虑、忏悔均可。(1分) 父亲的形象最为感人的地方,是他老态蹒跚地为“我”来回买橘子,那真挚而灼热的感情达到了最高点。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为之流泪?(2分) 评分标准:需仿照例句,以例句的形式来写,否则扣1-2分,内容简单的扣1分。 4. (4分)背影出现过4次,重点写买橘子的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评分标准:前两问各1分,第三问2分,需明确回答出此处最能表达父亲对儿子的爱,否则扣1-2分。 5. (4分) 评分标准:赞成任何一方均可,但必须结合课文父亲的形象来谈,有理有据。酌情扣分。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题(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余以为妙绝(          )

2.

《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3.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5.

读文赏荷。(7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结合文句加以分析。(2分)

(3)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赏荷、咏莲的诗篇,除上述选文外,请你举一例(含上下句)与“莲”有关的古诗句。(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7分)

(1)回忆你阅读过的《朝花夕拾》,说说下列哪一个人物不是出自这部散文集的(    )

 (2分)

A.长妈妈     B.藤野先生     C.闰土      D.范爱农

(2)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5分)

文段一: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文段二: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①文段一中的“他”指的是谁?这两段文字出自哪部小说?作者是谁?(3分)

②请从下列文段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语言特色(提示:可从描写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赏析)(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6ec8aac122bd4f6e

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成。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似“中国”的“中”、“和平”的“和”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1)把以上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2分)

(2)世界和平女神像的造型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14分)

(1)土地平旷,                                。(陶渊明《桃花源记》)

(2)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4)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5)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6)《望岳》中抒写诗人满怀抱负,欲大展宏图的诗句是                          。《春望》中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的诗句是                             。《石壕吏》    中                             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将现实与梦境巧妙地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主体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雨果,法国著名文学家,他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C.《阿长与〈山海经〉》真实地再现了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抒写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之情。

D.《核舟记》和《桃花源记》同样是“记”,但前者重在记物,后者重在记事。《核舟记》通过对核舟上的人、物的说明和描写,赞美了我国民间工艺大师卓越的微雕技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