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繁星》《春水》中,冰心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
B.简·爱身份低微,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阿龙纳斯的尊敬和爱恋。 |
C.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想象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中任意穿梭,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
D.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失去生活信心,变成行尸走肉,从而反映了当时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现实。 |
阅读《汉高祖论功行赏》,回答题。(14分)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1.解释加点的词(3分):
既杀项羽( ) 顾反居臣等上( ) 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臣等身被坚执锐”中“坚”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攻城略地 |
B.一狼洞其中 |
C.名之者谁 |
D.温故而知新 |
3.翻译句子:(6分)
(1)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2)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4.文中高祖和群臣为何议起了打猎之事?从说理角度看,这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回答题。(5分)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 词的上半阙运用了哪些意象来描绘梅花生长的境况?(2分)
2. 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3分)
在全球经济一片低迷中,中国的房价却不断上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探究中国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3分)
材料一:在实业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的情况下,除了传统的房地产国有企业,那些原本从事钢铁、电子、粮食、能源等行业的国有企业,也纷纷进军房地产行业,并频频制造“地王”。在2009年住宅类地块总投资中,国有企业占到了71%,远远超过民营企业的29%。
材料二: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年终盘点报告》称,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额达1.5万亿元。土地出让金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材料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进入房地产业的信贷资金超过8 000亿元。宽松的政策环境,如包括二套房贷优惠在内的一系列救市政策,降低了购房成本、交易成本,扩大了购房群体,使市场需求增多。
根据下面的句式特点,从26个字母中(A、B除外)任选两个字母仿写两句话。(4分)
青春,在我的眼里,仿佛就是那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字母,每一个字母都能激起我无穷的想象。
青春是A,像一座金字塔。生活要求我们不断往上攀登,生命要求我们不断实现人生的饱满,达到光辉的顶峰。
青春是B,是心与心结合开出的美丽花朵,是朋友之间互信互谅的两颗真挚的心,是携手走过人生中的道道坎坷。
青春是 , 。
青春是 , 。
名著阅读题(6分)
(1)《水浒传》中有这样两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说出其中A、B两个打虎英雄分别是谁。(2分)
①A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A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②B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 坐将入去。B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A: B:
(2)读名著片段,写读书笔记(3分):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书籍名称: 《 ① 》(1分) |
|
好句摘抄:“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
点评:句子运用了 ② 的修辞手法,说明了 ③ 的道理。(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