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学校校园文化墙上写了一首诗: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请仔细阅读这首诗,完成下列两题。
1.指出这首诗所歌咏的人物。
2.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故事或典故。(不超过10个字)
|
|
|
|
|
|
|
|
|
|
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滋滋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搏。”
改为 改为
古诗(词)文默写。
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3.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4.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5.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7.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衔远山,吞长江, ,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9.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10.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邴原少孤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欲书可耳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童子苟有志 苟富贵,无相忘
D、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一冬之间”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无丝竹之乱耳
D、无怀氏之民欤
对下面这首诗解说或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西晋著名诗人。“世外桃源”就出自其作品《桃花源记》。
B、“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C、“带月荷锄归”,劳作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D、“但使愿无违”中的“愿”蕴含着诗人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自我,要隐居归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