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2分) A.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2分)

A.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B.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起来。

C.益阳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D.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闲暇     挺而走险    一如即往

    B.深遂     承前启后    略胜一愁

    C.奔弛     物竞天择    相形见拙

D.制裁     顾名思义    一视同仁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伫立(zhù)     蓦然(mò)          苦心孤诣(yì)

    B.炽痛(zhì)      吮吸(shǔn)          黯然失色(àn)

    C.皲裂(jūn)      棱角(léng)             提纲挈领(qiè)

    D.倜傥(tǎng)     畸形(jī)                 随声附和(hè)

 

查看答案

写作。(50分)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50分)

(1)以“不能没有你”为题作文。

(2)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言论的花儿

开得愈大,

行为的果子,

结得愈小。(选自冰心《繁星》)

请以“言与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四知

范晔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举茂才(        )

(2)道经昌邑(        )

(3)故人知君(        )

(4)后转涿郡太守(        )

2.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B.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D.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3.根据内容填空。(2分)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中的“其”是指            

(2)“以此遗之”中的“此”是指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2分)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答: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个故事。(4分)

答:                                                              

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杨震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求和得和

毕淑敏

小时候,我作文很好。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朗读。

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觉得甜,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夸奖?慢慢地,咸味和涩味涌上心头。下课后,同学们神情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淘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刚学过一篇淘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跳皮筋时,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拔。我和谁说话,人家都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故意跟别人大声说笑。他们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

我开始懂得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

这样的日子一般持续两三天就会过去。大伙毕竟小,容易忘事。我那时又是大队长,人缘挺好,大伙有事都爱找我。

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

我开始随意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老师问我。我沉默。不是不愿意告诉老师原因,我不知道怎么说。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我的处境就更糟。

老师苦口婆心开导,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写作文。老师满意了,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吗?

我发现同学们并不是讨厌我的作文。老师念作文时,大伙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同学们只是不喜欢老师反反复复提我一个人的名字。

我小心翼翼问老师:“我最近的作文有进步吗?”老师说:“你近来写得不错。今天下午我还要读你的作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老师注视着我。“您念我的作文时,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我鼓足勇气说完蕴藏在心中许久的话。“为什么?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你总不能让同学们觉得那是无名氏写的吧?”

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我觉得您读作文,主要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至于是谁写的,并不重要。不说名字,您让大伙讨论的时候,没人拘着面子,反倒更好说意见。” “你说得有点道理。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老师答应了。

那天下午的情形如我所料。同学们充满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下课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嗨,毕淑敏,今天念的范文是你写的吧? ”有人问我。“不能老是她写得好,我看今天一准是别人写的。”有人这样说。我一概只笑不答,问得急了,就说:“我看像是你写的。”从那以后,我的作文越写越好。和同学们也能友好相处。

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长大以后,看到一则名人名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我想那是一种更积极、更勇敢的生活态度。

只是我小时候,就是听到这句教导,也未必敢照着去做。我太珍视同小朋友们无忧无虑跳皮筋的机会。

(选自2009年第3期《科学大观园》,有改动)

1.文章第2段中说“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请问这是为什么?(3分) 

答:                                                              

                                                                      

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答:                                                              

                                                                      

3.仔细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1)“我和谁说话,人家都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故意跟别人大声说笑”中,加点词“故意”表现了同学们怎样的态度?(2分)

答:                                                              

                                                                      

(2)“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中,加点词“一板一眼”反映出“我”当时怎   样的心理?(2分)

答:                                                              

                                                                      

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我”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