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6分)
1. ,人迹板桥霜。
2.过尽千帆皆不是, 。
3.力尽不知热, 。
4. ,只有香如故。
5. ,载不动许多愁。
6.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7.受任于败军之际, 。
8. ,直挂云帆济沧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且秦灭韩亡魏 亡:灭亡
C.请广于君 广:扩充 D.而君逆寡人者 逆:背叛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躬耕于南阳 B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 徒以有先生也 D 皆布衣之士也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天府之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所说的“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弦外之音是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表明了秦王对安陵君尊重的态度。
C.唐雎用“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表明不愿意“易”的强硬态度。
D.选文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以秦王的前倨后恭与唐雎的前恭后倨相对比,突出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形象。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B.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C.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D.栽了筋斗要善于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循规蹈矩。
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B.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C.不论他正义的愤怒多大,总会过去,恼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
D.啊!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刀剑猖狂,让文明奋然而起。
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来说,便亵渎(xiè dú)职业之神圣。
B.《庄子》记佝(jū)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C.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kè)尽职守。
D.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shuò)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作文(50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了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
表面看狐狸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但从生活的实质上揣摩,狐狸吃过葡萄与没吃过葡萄却有天壤之别,也就是拥有了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它有赖于生命的真实经历,它能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这是没有尝试过的人无法体验和拥有的。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曾在某些方面有过浓厚的兴趣。请结合你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以“兴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少于600 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