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16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16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彼竭我盈,故之   克:        (2)然后襄公之     鼓: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1.(1)战胜(攻破) (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2.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3.(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5.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9分)

①苏州馆位于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中部系列展馆B1—13馆内,展出主题为“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展馆为两层结构,488平米的展馆区域里浓缩了苏州2500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②馆内有粉墙黛瓦,假山长廊,小桥流水……等。③在数十位婀娜多姿的江南丽人的映衬下,展馆更显姑苏迷人的古韵今风;耳边响起的吴侬软语《苏州好风光》更让游客设身处地地来到了苏州。

 (1)第②句是个病句,请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在句子上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用相应的词语替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上面的文段,用简洁语言概括“苏州馆”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

B.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我们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夺取全面胜利。

C.有些人凭空想了许多念头,络绎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D.入夜,亮化扩建后的梁青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责无旁贷(dàì)   吞噬(shì ) B.无与伦(lún)比 摒(bìnɡ)弃

C.毛骨耸(sǒnɡ)然  伫(shù)立  D.面面相觑(qù) 迸(bènɡ)溅

 

查看答案

请以“留住那份纯真”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

1.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

2.请说出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3分)

3.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4分)

4.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5.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