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2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2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作者的观点是                 ,他批判的观点是                 ,本文的论证方式是                。(3分)

2..画线句“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中的“一味”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分)

3..说说第⑤段中“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中的 “中国人”的含义。(2分)

4..请写出⑤--⑧段的论证过程。(2分)

5..第⑧段中说“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的确,在当今,“中国的脊梁”也不少,请你举出一位这样的人物,并简要说说他的事例。(2分)

 

1.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驳论(一空1分,共3分) 2.不好,因为“一味”是“单纯、一直”的意思,写出了悲观论者(国民党官僚、社会名流)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带有嘲讽意味。去掉后则没有这样的效果。(3分,意思对即可) 3.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2分) 4.先提出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然后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从历史和现在的两个方面证明这个论点。(2分,意思对即可) 5.示例一:河南农民工魏青刚,在青岛遭遇的台风中,三次跳入水中救人。 示例一:蓝天英雄李剑英在执行飞行任务中,鸽群撞上飞机,为了保护800多户村民,他放弃跳伞选择迫降,最后壮烈牺牲。(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5分)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 “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1)以上是“草船借箭”的故事,请问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除了这个故事,你还知道有关孔明的其他故事吗?请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3分)

(2) “草船借箭”孔明不得已用的计谋,他为什么去曹营“借箭”呢?(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 分)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举国上下踊跃捐款捐物,这些钱物用于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玉树地震中,相当部分捐款是以匿名方式捐出的。中华慈善总会接收的捐款中,500万以上的匿名捐款就有9笔,其中最大的一笔是5000万。这两次地震的发生是直接促使了中国慈善事业的井喷式发展。人们的慈善热情空前高涨,其间还出现了一批诸如陈光标、沈翠英等令人感动的热心慈善人士。

材料二:世界巨富比尔·盖茨退休之际将总计市值58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悉数捐给名下的慈善基金会,没留给子女任何财产。盖茨说过,名下的巨额财富,“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

材料三:规模大的外资公司有很多,比如麦当劳、雀巢、家乐福、IBM等,但他们在中国的捐赠与他们在中国挣的钱是不成比例的。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2)有人认为,在慈善价值理念上,外国人比中国人强。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分)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方案。(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共8分)

(1)后值倾覆,                        。(诸葛亮《出师表》)

(2) 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 辛弃疾《破阵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⑸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边塞的景色,这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9分)

一天24小时的常识,可能在未来被改变。日前,天文学家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发生了变化,未来一天可能变成25小时。

(一)地球自转变慢了

在大约5.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速度超过今天,但其绕太阳旋转的速度却一直很稳定。在那一时期,地球上的小时数同现在一样,但是天数比现在多出几十天。达到420天。对此,英国达勒姆大学天文学家理查德·斯蒂芬森称,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地球自转速度一直在减慢。他作出这一论断的依据,是他对过去2700年数百次日食及月食资料的分析。

5.3亿年前,地球每天有2l小时,而到了1亿年前的恐龙时代,每天则变成了23小时。通过研究珊瑚泥灰质沉积物,珊瑚似乎起到“日历表”的作用。科学家借此计算出两个春天之间的时间跨度。

5亿年前至3亿年前,地球自转速度迅速减慢。2亿年前至今,每隔5年,地球自转减1秒钟,直到变成了现在的1天24小时。假如再过120年,每天便会长1分钟。这样算下去,在遥远的将来,地球1天的时间变为25小时就有可能了。

(二)科学家说法不一

科学家们对地球自转速度变缓的原因,各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由于涨潮产生的摩擦力,因为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大陆分布有关。5亿年前至3亿年前,那时的大陆是沿赤道的方向排列,使涨潮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因而地球自转减慢得较迅速;2亿年前以后,大陆按照南北方向排列,涨潮产生的摩擦力相对减小,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就自然变缓了。

也有人认为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原因可能是月球。据德国报纸《南德意志报》报道,月球引力造成海洋和地球深处产生永久波,使得地球似乎成了“摇动器”。地球好比一个不断转动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若要将旋转的速度降下来,这名运动员则必须将双臂伸展开来。这同样是地球一天在遥远的将来变成25小时的原因。

(三)人类寿命受到影响

如果几亿年后的地球还适合人类居住,一天25小时的日子将会变成什么样?首先,对于爱睡懒觉的人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还有那些现在整天忙碌的人,也可以从多出的一小时里,安排更多的工作或休闲、娱乐。

但同时,多出1小时也有弊病。因为一天25小时,将意味着身体每天要比原来多耗掉1小时的生命。这对人类的寿命会不会有影响还有待科学的研究。

1.请从语言上对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作用进行分析。(3分)

也有人认为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原因可能是月球。

 

2.选文划线句子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3.选文第三部分的内容能否与第二部分的内容调换?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1分)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 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3分)

①娟然如拭             ②恶能无纪          ③何陋之有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请概括选文甲中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4.甲文中谈到“不能以游堕事”,乙文中谈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分别表现了两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