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5分)
话说风筝(15分)
①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古书中称“风鸢”,南方叫“鹞子”,北方称“纸鸢”。早期用木料制成的叫“木鸢”。由于社会不断进步,风筝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陆续出现了帛鸢和纸鸢。如今也有人选用质轻、不易破损和经久耐用的化纤来替代纸和绢。
②“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大约唐、五代时风筝已由最初的军事工具和宫廷娱乐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很强的娱乐游戏,同时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每年的腊月初八到清明前后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据说这一时期放风筝可以去晦气,祈平安。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很强的民俗活动。
③风筝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中国制作风筝技艺精湛,经验丰富,《南鹞北鸢考工志》将制作风筝的技艺概括为扎、糊、绘、放“四艺”。其中扎、糊、绘是风筝制作的关键环节。扎是用竹子扎制风筝的骨架。一只风筝能否飞得高、放得远,关键看骨架的扎制。要根据风筝的大小来选择竹子的粗细软硬,还要做到对称均衡。从风筝的骨架结构可以把风筝分为硬翅、软翅、长串、筒式、平挑、拍子、微型风筝等。按形象分有人物、鸟兽、水族、草虫、器皿等。糊是用纸、绢、绸、无纺布等糊在风筝的骨架上。糊的的技艺要求也很高,一定要平整,松紧适度,对称的部位要一致,这样才能保持风筝的平稳。绘是在风筝上绘上各种吉祥如意的美丽图案,有的是凰好后再糊,也有的是先糊好后画,制作技艺高超的多选择后者。
④中国各地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它们风格各异,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活泼精巧,有的色彩绚丽,有的清淡素雅。
⑤北京风筝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借鉴、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真正形成流派乃至高潮的兴起,还是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开始的。大约乾隆二十年(1755年),曹雪芹所创图式的风筝出现在京城,自此迎来了北京风筝的鼎盛时期。
⑥天津风筝以造型优美、人物生动、色彩艳丽、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骨架扎法和绘画上。杰出代表为魏元泰,人称“风筝魏”。
⑦山东潍坊旧称潍县,是著名的民间美术之乡,不仅风筝名扬四海,杨家埠也是木版年画的产地之一,“家家能染墨,户户会点青”。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与风筝艺术相结合,更加突出了潍坊风筝的地方特色。
⑧江苏南通风筝又称“鹞子”,其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音响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主要有“板鹞”和“活鹞”两大类。
1.题目“话说风筝”指明了本文的什么?(2分)
2.读第①段,看看风筝在材质上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由“木”到“ ”,到“ ”,到“ ”。
3.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3分)
说明方法: 作用:
4.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5.北京风筝和山东潍坊风筝各有什么特点?(4分)
北京风筝特点: 山东潍坊风筝特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4分)
绿色之恋
①那是一片浩瀚的绿色林海。
②进入绿林。便迷了眼睛,便绿了心智。便染了周身。谈话是绿色话题,笑声荡漾出绿波,口渴了痛饮山涧绿泉,小憩铺开来绿色苔藓。
③姑娘说,我的裙子是乳白色的,怎么着了绿色?绿海用映衬这个词汇为姑娘解释。小伙子说,我坚硬的臂膀是深褐色的,怎么成了翠绿?话毕,便有一股轻风拂来,把一串串山槐的玉叶压弯,包围了小伙子.覆盖了那健壮的臂膀。轻风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近绿了,只好让他绿吧!
④那绿,仿佛成了酿造5000年的甘醇玉液,让你不得不酩酊大醉,索性闭上眼,全是深沉的绿晕,就连身边也鼓噪着绿色的音符;平和而持久着的是蝉鸣;时起刺耳的嘎嘎声是山鸡求偶的讯号;丝弦弹拨裂帛破冰之韵的是艳羽的山雀和黄鹂;更有那长尾鸟久违的鸣叫让人心动,让人感念大自然的美丽和良善。
⑤那绿,植得深。拔得高,密集着罩得严实。碎细柔嫩着的是山槐叶,肥圆长柄阔大着的是青皮槐叶,细长扁平如鳞栉般的是洋桃叶,浑圆平展显露秀气的是黄栌叶,还有在众树种中如鹤立鸡群的杨树,在疾风中把肥厚的叶掌击出哗哗啦啦的欢响,让人听着悦耳,看着舒心,顿生倾慕之情。
⑥在这里更能触动心灵的是板深处绿树掩映的土屋,还有那山的制高点上的嘹望台。这里几乎与世隔绝。从土屋的墙上依稀可见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斑驳的字迹。土屋里那盏油乎乎的矮脖子灯,和房屋一样放射着历史的光芒。这里生活砉两代林业工人,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亲手垒起了土屋,泥巴砌圆了锅台。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靠床的墙上那张女歌星演唱时的特写剧照,当然秀靓。年轻人说,是他去年刚换上的,原来是一张他父亲贴上的已经泛黄模糊了的武松打虎的画。两张画代表着两个时代,代表着两代人的生活情趣。最初的那个小伙子今天已退休返乡。记得父子俩交接班的时候,老人领着儿子在偌大的林区转悠了三天。在一座山的制高点,老人望着绿海波涛,表情格外凝重,突然眼角滚落一滴黄豆粒大小的老泪,颤着声说;“儿啊!记着这个地方,几十年前这里曾是秃山,是我和你的叔叔、伯伯们就像你这样的年龄,每天来这里挖树坑,待冬春季植苗。那日太阳特毒,场部发给每个人的一个菜糕在来时路上就塞进了从未填饱过的肚子。午时过后,体力不支,手中的镐怎么也抡不起采,眼前突然发黑便失去了知觉……待来年春上,我们亲手植满了今天这山槐。“我会看管好的!”年轻人听懂了父亲的话,看着那张皱纹满面而黝黑的脸沉重地说。老人似乎放心了,最后陪儿子在土屋里睡了一夜。老人说电视有什么好看的?在这里听窗外林木的叶子对话,听懂了,就感觉比看电视强多了!
⑦这里远离城市,没有灯红酒绿,但是年轻人在接过父亲沉重的绿色担子的时候,就已下了决心去研读林木叶子的对话,那种语言的内涵是他攻读的重要课题,他早已刻苦她进入了角色,他信了父亲那句话,听懂了林木叶子的对话比看电视强多了。
⑧我面对绿海,读懂了伟岸,读懂了博大,更读懂了崇高和奉献。
1.第④自然段中的“绿色的音符”在这里有何深意? (2分)
2.第⑤自然段列举各种树叶有何作用?(3分)
3.第⑥自然段“土屋里那盏油乎乎的矮脖子灯,和房屋一样放射着历史的光芒,,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4.第⑥自然段有好几处生活细节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处作简要评析。(3分)
5.老人要儿子“听窗外林木叶子的对话”,儿子“下了决心去研读林木叶子的对话”,结合全文,请你揣摩说说林木叶子对话的内容。(3分)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1分)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2分)
A 自西山道口径北(径北:一直往北) B 其旁,出堡坞(出:从……出来)
C 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 神者倘不宜如是(是:这样)
3.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3分)
A 土断而川分 B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C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9、找出下列句中含意动用法的一句(3分)
A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B 益奇而坚
C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D 是故劳而无用
4.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写小石城山的_____、_____和_____,第二段从小石城不处中州而“列是夷狄”来探讨“造物者”的有无,以此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4分)
5.翻译(2分)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综合性学习:班里举行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百家”,请你查阅有关资料后作答。(2分)
(1)请你列举出“诸子百家”中的除儒家之外的任意两家。(1分)
(2)“诸子百家”中的成语很多,像:哀而不伤(《论语》)、杞人忧天(《列子》)、兵不厌诈(《孙子》),你还搜集到了哪些,请写出另外的1个,并注明出处。(1分)
填空(2分)
(1)《与朱元思书》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语句为: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认为太学生“业有不精,德有不成”的原因是:
(3)《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为:
(4)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2分)
(1)异鸡无敢应者,反走 。 古义: 今义: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