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某校准备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展览。主题是:今天你“低碳”了吗?(7分) 【...

某校准备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展览。主题是:今天你“低碳”了吗?(7分)

【活动背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分为三大板块。

(1)第一板块:引领潮流的名词:“低碳”。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什么是“低碳”。(1分)

(2)第二板块:人类的悲剧:大自然的报复。请描述一个人类遭受自然界无情报复的画面。(2分)

(3)第三板块:冷静而理智的行动:“低碳生活”。请写出两个“低碳生活”的良好生活习惯。(4分)

 

(1)所耗用的能量少,或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或指低消耗、低能量、低开支。 (2)能较细致地描绘人类遭受大自然无情报复的一个画面即可。 (3) 示例1:多运动、少看电视机,少上网,家人和朋友聚聚,多出去散散步。 示例2: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示例3:没人或没必要的时候,不开灯、不使用空调。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8分)

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迎来又一举世zhǔ(     )目的国际盛会——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将体现到来自全球的精彩展示之中,贯穿于184个日日夜夜。

世博给了我们欢聚的机缘。秉(      )承“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让世界走进世博园,走进了“天下一家”的嘉年华。在世博这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实现文化的多元共享,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世博会将让世界更加美好。

世博给了我们梦想的力量。世博会,见证东方古国的巨大进步,见证中华民族的智慧、活力和进取心,更见证中国走向世界的不懈努力,中国元素、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将在世博会上尽情——世博会也将让中国更加美好。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举世zhǔ(    )目           秉(   )承    

(2)第一段中有一处要加引号,请写出需要加引号的内容:“              ”。(2分)

(3)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划波浪线的词语。(2分)

平台:                                       

(4)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线上。(2分)

 

查看答案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作文(40分)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题一:                  (助人、旅游、读书、战胜自己……),原来如此快乐

要求:(1)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填充题目,使作文题目完整;(2)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3)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天晚上,爱因斯坦走进他的实验室,看见一个研究生仍辛勤地在实验台前式作。

      爱因斯坦关心地问:“这么晚了,你在做什么?”学生答:“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做什么了?”“我也在工作。” “那么你整天都在工作吗?”“是的,教授。”学生带着谦恭地表情承认了,并期待着这位名学者的赞许,爱因斯坦稍稍想了一下,随即问道:“可是,这样一来,我很好奇,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要求:(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2)结构合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2002年8月号,有删改)

1..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2分)

2..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2分)

3..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4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银杏树以其在时空中的伟大,谱写了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我”从第一次见到它开始,就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

B.文章提到古人嘲笑“朝菌”、“蟪蛄”生命的话,目的是以人的浅薄自大来衬托小花小草的伟大。

C.“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仅指小花的外观,也只它们的精神。

D.本文以苏轼的话开篇,然后用生活中的三个场景,从三个角度说明生命的力量,最后收束全文,含意深远。

E.结尾一段的意思是,我们应像天地公平地对待万物一样,善待那些弱小大生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3分)

甲文:

乙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