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体罚禁令出台,韩国师生称不习惯 从2010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体罚禁令出台,韩国师生称不习惯

    从2010年下半年到今年初,韩国社会下大力气,制定了有关禁止体罚的政策。

    2010年11月,首尔市教育部门宣布了体罚禁令。其中明文规定:学校禁止一切体罚行为。此后,京畿道和另一个道随之效仿,宣布从2011年3月新学期开始禁止体罚。2011年1月17日,韩国教育部发布了“学校文化先进化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规定,第一,禁止直接的体罚。直接的体罚是指老师利用身体和道具反复地、持续地、痛苦地折磨学生身体和损伤学生人格的指导方法。第二,允许间接的体罚。间接的体罚是指以训导、教导等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的体罚。比如:到教室后面罚站,到运动场跑几圈,做俯卧撑,口头提醒,发出书面警告,采取隔离措施,布置特别的作业等。第三,实行停止上课的措施来进行惩罚。让犯错误的学生做校内服务和社会服务工作,若之后还没有改善的话,就可以实行停止上课的措施。停止上课的期限,一次以十天为限,一年不能超过三十天。停止上课期间学生按“旷课”处理,为防止停课的学生在校外惹事,校长必须把学生委托给专门的学生咨询机构,让他们负责管理、咨询治疗。同时为了强化家庭共同责任,还实行了“家长咨询制”。

事出有因。2010年7月,韩国首尔一名小学生用手机拍摄的视频被曝光,内容是一名中年教师训斥、掌掴一名六年级学生,还将他推倒在地。这段视频,一时在韩国社会上引起体罚是否该禁的热议。

在韩国,一般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程度不同的体罚。在韩国有“教鞭下的爱”“不打不成器”的说法。为规范学生行为,督促他们努力向学,体罚已是一种受到默许的教育方式。许多师生、家长对此已习以为常。

一份调查结果显示,韩国大约70%的高中学生受过体罚。现在禁止体罚在韩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韩国教师工会联合会发言人金东锡说:“每个班级大约有40名学生,所有家长都要求孩子考入好大学,不采取体罚你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家长仍然希望教师采用体罚方式,让他们的孩子在考试中表现得更好。”就目前来看,请家长来学校等措施几乎不起作用。

这些相关禁令颁布后,有一部分学生借此恶意反抗老师。韩国首尔一名高中老师说:“当我试图斥责一些孩子在课堂上说话声音太大时,他们嘲弄我说,‘要我拿出手机吗?’或者‘现在你不会想打我吧?’”

禁止体罚令一下,不习惯的不止是教师,还有不少学生。今年1月韩国一份针对2.3万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大约50%赞成体罚,40%反对,10%表示不清楚。高中生田俊洙说:“当我遭老师打时,我觉得有点儿丢脸,但我想那通常是有原因的,我宁愿被多打几下,也不愿让老师通知父母。”

看来,教育中行为规范约束力缺失所引起的如何“教育”现象,确实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1.. 在韩国,体罚禁令出台后引起不小的争议。请你概括出这些争议有哪些。(2分)

答:                                                                             

2.. 第3段“事出有因”一句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

答:结构上:                                                                        

内容上:                                                                     3.. 文章最后一段的“行为规范约束力缺失”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

答:                                                                                4..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韩国出台体罚禁令是因为许多师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普遍存在体罚现象已习以为常。

B.体罚禁令对老师的体罚行为作出了明确而严格的限制。

C.面对体罚禁令,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欢迎,因为他们觉得受体罚很丢脸。

D.在体罚禁令出台前,体罚行为是受默许的一种教育方式,社会上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E.教师体罚学生往往是为了搞好本职工作,满足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 

 

1.答:这些争议包括:教师方面认为,不采取体罚措施不能满足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况且家长也希望如此;学生方面,不少学生虽觉得受体罚丢脸,但更不愿老师通知父母。(分两方面作答,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2.答:结构上:过渡或承上启下。(1分) 内容上:承接上文体罚禁令的出台,引出下文对禁令出台原因的交代。(1分) 3.答:指的是教师不采用体罚方式教育学生时几乎不起作用,达不到教育目的。 (意思相近即可)  4.B 、E。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上默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12分)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   

③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④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⑤临溪而渔,                   ,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两句诗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

      ②坼:裂开。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译文: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诗人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抚摩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抒发了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

B.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女儿的信》中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C.《繁星》《春水》的主要内容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美好大自然的赞颂,对和谐社会生活的渴望。  

D.“我一边听一边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我再也抑制不住我忍住的感情;我不得不屈服;剧烈的痛苦使我从头到脚都在哆嗦。”这段话中的“我”是简·爱,她想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却无法控制对罗切斯特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3-5题。(11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