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3分)
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 明
1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3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6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7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2.、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3.、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4.、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阅读下文,完成6—8题。(10分)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我一次也没忘了买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可惜?”“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你真的这么想?”“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一句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1..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源泉”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守墓人觉得夫人寄钱买花是“可惜”的,他认为怎样才“不可惜”呢?(2分)
(2)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
3..这篇小小说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单的分析。(4分)
材料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照要求作文。
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子没有钱,不能进学校读书,整天在街上游逛。试验者为了探明穷人孩子是否有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便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正好能嵌进一台电脑,洞的高度和孩子的身高差不多。孩子只要触摸,就可以上网,但必须用英文。这一装置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新奇感,大家围拢在一起讨论起来,有的还动起了手。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少数几个人触摸到了门道。两个星期过去了,不少孩子初步学会了用英文上网。三个星期过去了,穷人街上的孩子,你帮我,我帮你,几乎都会用英文上网了。
故事后面有三个问题:他们在学校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他们在接受教育吗?回答是“不知道”。他们在学习吗?回答:“是的,他们在学习。”
请你从上述材料阐述的教育问题中,提取观点,结合自身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探究性学习。(4分)
在一次《我爱班集体》的班会活动课上,有不少同学迟到。班主任老师说:“迟到了的同学站起来!”有六七位同学站了起来。班主任老师又说:“迟到过的同学也站起来!”这时,又有十来个同学站了起来。班主任说:“好了,请坐下。我再请迟到着的同学站起来!”结果,教室里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反而响起一阵笑声。
同样的一句话,好像只改动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字,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请你探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答:
综合性学习活动。(4分)
同学们在“关注我们的社区”的活动中,看到自己所在的县同时在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县政府并为此成立了规模庞大的“同创”指挥部。
(1)同学们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市民的采访,了解到“创建”活动过多过滥,人民群众是很有意见的。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准备给县领导汇报的几条危害。请你将“助长形式主义”这一条恰当地插在下面的三条危害之间。
①损害群众利益。②有碍科学发展。③极易滋生腐败。
答:“助长形式主义”应插在 和 之间。
(2)关于“同创”指挥部的名称问题,在开始确定的阶段,有人想过用“统创指挥部”,也有人想过用“通创指挥部”,最后听取了语言专家的意见,才确定用“同创指挥部”这个名称。你觉得,语言专家的意见有道理吗?
答:
仿写。(4分)下面这个句子出自纪伯伦的《雨之歌》,其中的“我”是诗人描写的“雨”。请你仿照这种句式,写一段话,并注明你所描写的对象。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答:
描写的对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