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

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

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

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

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

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

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

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

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

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确立的观点又是什么?(4分)

2..文章由直接反驳转到间接反驳起过渡作用的是第几段?它在内容上是怎样承上启下的?请结合原文作答。(5分)

3..联系全文,对“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的共同特征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B.他们有确信,不自欺。

C.他们前仆后继的战斗。

D.他们总不为大家所知道。

4..文章⑦—⑨段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今天的中国正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国民的自信力,请依照例句按要求续写。(5分)例句:杨利伟,用自信的挥手代表了中国航天科技的高度;

续写:                                                               

                                                              

他们都                                 

 

1.(4分)批驳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 确立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2.(5分)第⑥段。内容上先说“自欺”在现在的危害日见明显,承接上文错误观点“中国人是在发展着‘自欺力’”,“然而”一转,提出正确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引出下文论证。 3.(2分)D 4.(4分)表达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5.(5分)参考:刘翔,用自信的步伐跑出了110米栏的“中国速度”; 李宁,用自信的火炬点燃了北京奥运的同一个梦想。 是当代中国的脊梁。 (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内容相关,末句为总结句。每空一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说“华表”

张羽新

①当你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定会到天安门前去游览一番,尽情欣赏那古老宫殿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的壮丽风光。也许,你会对天安门前那一对用汉白玉雕刻的华表产生兴趣吧。你看,它那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啊。华表已经成为中华的标志。不是吗?那些用“中华”作为商品牌号的,哪一个不是用华表作商标?

②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叫它“华表木”或“桓表”。表者,标也,就是标示道路的木柱,相当于现在的“指路牌”;另外,也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又叫“诽谤木”。诽谤这个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意思,即现代的提意见,并不是指造谣污蔑、恶意中伤。所以“诽谤木”类似现在的“意见箱”。

③远古时代的“诽谤木”是个什么样子呢?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注1〕,大路交衢〔注2〕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

④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确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诽谤木”上,“谏言”被作为皇权象征的云龙纹所代替。它被置于皇宫或帝王陵寝的前面,作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它作为道路标志的职能,也大大退化了,偶尔设于桥梁之头,城垣之外,作为标志,但大都在京城,一般地方就很难见到了。

⑤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 ,就会发现,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北京古老传说:华表柱头上的蹲兽,名叫犼〔注3〕,性好望。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沉湎于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它好像在对帝王说,经常出来看看你的臣民吧,因而名叫“望帝出”;头向外,是希望帝王不要耽恋山水,废弃政务,它好像在对出游的皇帝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吧,因而名叫“望帝归”。当然,这只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我们在观赏这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时,这类传说不是正可增加游人的兴味吗?

注释:

〔1〕桔槔(jiégāo)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在井旁树上或架子上挂一杠杆,一端系水桶,一端坠大石块,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2〕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3〕犼(hǒu):古书上说的一种吃人的野兽,形状像狗。

1..对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它(华表)那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摹状貌)

B.诽谤这个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意思,即现代的提意见。(下定义)

C.表者,标也,就是标示道路的木柱,相当于现在的“指路牌”。(分类别)

D.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

(引用)

2..根据原文,下面有关“华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B.柱头上的蹲兽,其朝向是对帝王纸醉金迷生活的讽刺。

C.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华表曾经是皇权的象征。

D.华表曾被称作“诽谤木”,相当于现在的意见箱。

3..下面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介绍了华表的来历。

B.第③段介绍了华表的形制。

C.第④段主要介绍了华表的应用场所。

D.第⑤段介绍了华表原名和艺术价值。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偶尔设于桥梁之头,城垣之外,作为标志,但大都在京城,一般地方就很难见到了。(很难:绝对见不到。)

B.“大路交衢悉施焉。”(悉:绝大多数。)

C.也许,你会对天安门前那一对用汉白玉雕刻的华表产生兴趣吧。(也许:可能。)

D.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相传:根据传说,且经科学考证。)

5..下面不属于天安门华表构造的必要元素是(   )

A.云形横木        B.笔直的柱身

C.蟠龙流云纹饰      D.柱头上的蹲兽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下面的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校长对专家说:“请您来作报告,想来您会觉得荣幸的。”

B.老刘庆祝生日,对好友说:“明天是我的生日,特邀请你来贵府一叙,你不会拒绝吧。”

C.出差在外的武谨之给同学会组委会短信留言道:“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参加这次三十周年同学聚会,我深感遗憾。”

D.“禁酒令”后,一位妻子劝嗜酒成性又要开车的丈夫道“你有高血压,如因喝酒出现状况,我不会管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梅时节农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这首以“秋思”为题的《渔家傲》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时的感怀之作,“渔家傲”是词牌名。

B.词的上片重在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点和时间,并以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边塞秋景与中原之不同。

C.词的下片集中抒发边塞将士的愁思,反映出思乡与卫国的矛盾心理。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以互文的形式,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D.全词意境悲凉,与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起为宋词婉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

克拉库耶伐次战争中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表达了他们赤裸裸的爱和心愿。下列各句在停顿上没能准确表达出他们心愿的一组是(   )

A.送点果酱来/爸爸/去找校长/假如有用/送点东西给我们吃吧

B.永别了/美莎/我今天死了/再见/我最最亲爱的/我最后一刻想到的是你/我的儿子没有/爸爸也要快乐/再见

C.亲爱的/请照顾孩子们/永远不要离开他们/再见

D.永别了/我所有的亲人/我最最亲爱的/我就要死了/虽然我无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