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弗雷德• 皮尔斯的《 空气中取水》 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 分)...

阅读弗雷德• 皮尔斯的《 空气中取水》 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 分)

①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105亿英亩呎水,其总量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 倍多。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 %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

②有人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后,即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也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在中国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③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从炎热的空气中凝聚水分。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从2002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10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④在干旱的沙漠之中,人们曾尝试通过收集雾水解决用水问题。顺着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 张大塑料帆网。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流定期从太平洋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气流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每张帆网有40 英尺×10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加仑水。那里的一个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从50英里外运来。如今这项工程平均每天可以给小镇提供3000加仑水。

⑤这种做法被广为接受。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很多社区已经建造了捕雾幕帐,用来给新栽的树木供水。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自己收集雾气,在沙漠中重新创造以雾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注】 ① 英亩呎:体积单位。(选自《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 世纪全球水危机》,有删改)

1..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2..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 分)

                                                                                   

3..“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有哪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 分)

                                                                                   

 

1.不能去掉(1分)。“据说”一词表明“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的情形并不确定(1分);如果去掉,说法就显得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2分),具体形象地突出在温室中制造露水的巨大效果,说明了从空气中取水有很大的可行性(2分)。 3.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在温室中用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制造露水;通过塑料帆网(捕雾幕帐)收集雾水。(每点1分,共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 一文,完成8 一11题。(14 分)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③愿闻其说(    )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论战》)

译文:                                                                  

4..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杜甫的《不见》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⑴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1 分)

⑵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3 分)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班级开展“我爱汉字”的主题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⑴【课内学习】某同学的“趣解”汉字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也请你参照示例,“趣解”第5题人物画像中的任意一个汉字。(3 分,不要求句式一致)

【示例】 梦:林间有夕阳,如画一样的美丽风景。

汉字:      趣【解析】
                                                          

⑵【课外实践】在某商店门口看到“特效纹香,10元1合”的促销广告后,老师要求你纠正其中的两个错别字,并结合“汉字专题”中有关形声字的知识,说明修改理由。(5 分)“纹”改为    ,理由:                                                   

“合”改为    ,理由: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 分)

⑴英国作家江奈生• 斯威夫特所写的《               》 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           、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国的情形,曲折地表达了对18 世纪英社会现实的讽刺。(2 分)

⑵下面是《 西游记》 中四位取经人物的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仔细观察后,完成以下两小题:( 4 分)

6ec8aac122bd4f6e①简要概括小说中“D” ,这个人物由“天将”成为取经人的过程。(2 分)

                                                                                   

②有人认为“D”,在取经途中是一位多余的人物,你不赞同这种看法,理由是:(2 分)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一④ 每题1 分,⑤一⑥ 每题2 分)

                ,下自成蹊。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                。        

④待到山花烂漫时,                

⑤《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植物的变化描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⑥思乡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请你写出古诗词中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连续两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