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应聘(13分) 李桂芳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

应聘(13分)

李桂芳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2.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⑴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⑵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3.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3分)

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4.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3分)

 

 

(13分) 1.①两次替儿子领取表格②替儿子填写表格③替儿子打圆场④陪儿子面试⑥替儿子回答问题 (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2.⑴“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拥挤在人群中、母亲大声叫他感到不满的心理。 (2分,意思符合即可) ⑵ “嗔怪”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觉得儿子回答不恰当,想提醒儿子在工作人员面前不要乱说,以免给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2分,意思符合即可) 3.选择A项,理由可以从文中母亲表现出来的超常能力着手,也可以从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写法着手。选择B项,理由可以从母亲的心理落差着手。(3分, 选择A项得1分,理由2分;选择B项得1分,理由1分;选择C项,能自圆其说得1分) 4.可从家庭教育、子女成长等多个角度提出看法,阐述理由。例:我认为这种现象揭示了家庭教育等问题。母亲为儿子包办一切,导致儿子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3分,观点1分,理由阐述2分,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6分)

近日,学校开展“走近‘海上丝绸之路’”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下面是陈教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2分)

学 生:陈教授,您好!我是校报小记者,想请您介绍一下“海上丝绸之路”。

陈教授:好的!“海上丝绸之路”指的是古代海上的重要贸易通道。当时我国的商人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将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物产通过船只运往海外,又带回了香料、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学 生:

陈教授:这个问题提得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对当时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农业商品化的推进、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便利条件,更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宁波当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活动二:下列材料是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部分有利条件,请简要概括。(2分)

材料一:宁波位于东海之滨,它南通闽、粤,东临日本,北与朝鲜半岛遥遥相望。

材料二:宁波人历来活跃在国际商贸舞台,他们走南闯北,开拓新领域,创造了许多奇迹。据不完全统计,现有73000多宁波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宁波港已成为我国著名九大港口之一;唐朝时期,跻身四大名港行列;宋元年间,又是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清朝时,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如今,宁波港拥有了“洋洋东方大港”的美誉。

有利条件:

活动三:本次活动需要一则宣传语,请从下列三副对联中,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宁波“海

上丝绸之路”特色的一项,并简述理由。(2分)

A.七千年河姆渡骨哨鸣响 八百里四明山云茶飘香

B.三江竞帆,招揽九天日月 东海涌浪,吞吐五洲风云

C.香樟如盖,郁郁兮摇翠  山茶似焰,灼灼兮飞红

我选择,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根据一位同学阅读《海底两万里》等两部名著后写的读书笔记,请你按要求填空。

【读书笔记一】情节概括

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

C.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 D.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

⑴上述情节中,出自《海底两万里》的有( ▲ )( ▲ )。(只填序号)

【读书笔记二】人物点评

A.他,知识渊博,机智勇敢,沉着果断。他是一个神秘浪漫的人,也是一个反抗压迫、支持正义的战士。

B.他,心地善良,刚毅勇敢,酷爱真理。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的航海家。

⑵上述点评中,点评尼摩船长的一项是( ▲ )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⑴—⑶题必做,⑷⑸两题选做一题)(6分)

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⑵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⑶《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端庄自重的句子是

⑷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⑸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爱国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于3月初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义乌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喜讯传来,商城人民欢欣鼓舞。某中学906班开展以“热爱家乡,赞美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媒体报道“义乌试点”相关新闻的部分标题,请你仔细阅读分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写出你从中发现的一条信息。

《义乌重塑“中国制造”》(《人民日报》2011年5月10日)

《面向世界再扬帆》(《浙江日报》2011年5月5日)

《从“全球超市”向“国际贸易高地”的新跨越》(《金华日报》2011年5月7日)

《义乌“新特区”转型正当时》(《义乌商报》2011年5月9日)

                                    ▲                                        

(2)请你写一句宣传家乡义乌的广告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脚踏一方热土,手握全球商机。

                                  ▲                                       

(3)张平同学在“我是特区人”的小组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义乌成特区了,有特权

了,我们不要太努力了。”针对他这一言论,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劝说他。(50字左右)

                                  ▲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1)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     ▲     (行为),在野猪林义救林冲。

(2)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首诗简练而隽永,富有哲理。它的作者是     ▲    

(3)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     ▲     (人物)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