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拉亮了灯等你 佚名 冬天的夜,来得早。 电话铃响了。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

(二)拉亮了灯等你

佚名

冬天的夜,来得早。

电话铃响了。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老师家吗?”“是,我就是。”我急忙应道。打电话的是我们班最调皮的男孩。“明天一早,侯婕要转学回老家。大家商量明早6点在校门口为她送行。您能参加吗?”“当然!我一定准时到达!”我不假思索。“真的!谢谢老师,再见!”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

整整一夜,我心潮起伏,难以释怀。几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早晨6点!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我细数着钟表的滴答,总算熬过了这一夜。

匆匆洗漱完,抓起背包便冲出家门。冰冷的黑土、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

几声清脆的童声离我越来越近。“老师!您在等我们?”一个女孩惊喜地发现了我。几个同学如欢奔的羔羊朝我跑来。我张开双臂想要将他们全部拥在怀里,告诉他们我有多么的担心。

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传达室透出一点亮光。我和孩子们急步跑向校门,叫醒了值班的师傅,我来不及过多地解释,只有点点头表示歉意。没有约定,我和孩子们一同在黑暗中开始寻找所有的照明开关。当一个个并不明亮的灯泡被拉亮时,我们都长长地舒了口气。我问他们:“是害怕吗?”一个男孩告诉我:“不是!早开灯,所有在坡下和山上的同学就看到了教室的亮光,他们就不会害怕了。”望着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我眼中泪水涌动。“好了,孩子们,呆在教室,我去接其他同学。”

站在土坡上,冷风撩拨着我的头发,冷极了!我心里一遍遍在呼喊:“孩子们,快让我看到你们!”远处,山坡上传来一群孩子的说话声。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快看!教室灯亮了!”“快点儿,咱们迟到了!”几个孩子挥舞着双臂向学校飞奔而来,大大的书包在他们身后一颤一颤。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老师,已经到了55人,还有5个同学没来。”不知何时,我身后已站着一大群孩子。“那好,我们一起来等!”幽深的小土坡下疾跑来一个黑影,跳跃的两条麻花辫在夜里格外醒目。“是侯婕!”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欢呼。侯婕飞奔着扑进我怀里说:“老师,我妈妈病了,我必须回老家读书。”我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说不出。

天空吞没了最后一颗星星。晨曦里,校门口站齐了我的60个孩子。我们注视着彼此冻红的鼻尖和脸蛋儿,在喷吐出的每一口雾气中会意地笑了。那笑容比初升的太阳还要美丽。

忽然,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是的。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                               (有删改)

1..从文题“拉亮了灯等你”中,你了解到有关文本的哪两项内容?(2分)

2..依据地点的转换,本故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约定送行→             

                                 (3分)

3..文中画线句“整整一夜,我心潮起伏,难以释怀”,我“难以释怀”的原因是什么?(3分)

4..作者引用泰戈尔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这句话,揭示了什么内涵?(3分)

5..本文在写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试就某一点作具体分析。(3分)

6..本文结尾说“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我”收获了什么?假如你是即将告别老师和同学的侯婕,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对同学又想说点什么?(4分)

 

1.内容:讲述了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时间:夜晚(拉亮了灯);文体:记叙文。(答出两点即可,2分) 2.拉亮了灯  等待学生  师生团聚(地点与事件一致即可,3分,每空1分) 3.一是班级发生的变化让人吃惊,一时难以理出个中缘由;二是为同学们的安全担心而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意近即可,3分) 4.这句话揭示了最好的教育不在于严厉的批评,而在于真情投入,以心换心,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能扣住加线句表达的意思回答即可,3分) 5.略。(能抓住全文线索、情感变化、心理描写等某一点进行分析,言之有据即可。3分) 6.收获了师生情谊,收获了教育真谛。(2分)说的话略。(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竹取道     齐师我      B.其境过清    咨臣当世之事

C.不久居     高二黍许    D.隶而者      太守归而宾客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珮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4..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极具艺术表现力。诗人赋予“日”与“春”以物的新旧交替,“生”与“入”以人的意志情思,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喻身世,借“春泥”明心志,表明决心远离官场,退隐避世,化作春泥,培桃栽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是词人借对月的怨愤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离人的同情。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既写思乡之情,又抒报国之志,揭示了征人们有家难回、功业未建的矛盾心理。

 

查看答案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根据“关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和材料,完成下面各题。(5分)

(1)研究下表数据,写出研究结论:                           

孝感市食品安全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500人)

满意度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人数比

5%

28.7%

52.7%

13.6%

(2)研究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提炼观点,在成果展示会上交流。

材料一  那瘦肉多得动你心的猪肉,有可能就含有瘦肉精;那颜色白得馋你嘴的馒头,有可能就用过漂白剂;那色彩艳得逼你眼的饮料,有可能就加了塑化剂……

材料二  公众之所以引起“愁吃”的恐慌,与少数媒体夸大其辞的宣传不无关系。例如,某个地方西瓜使用了膨大剂,专家证实如剂量适当并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媒体的片面宣传,导致很多人不敢吃西瓜。他们把个别问题当成普遍现象,动辄以“致癌”“致死”定论,把食品安全的问题放大了。

材料三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主管、职能检测部门,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措施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实行全程监控和检测,对黑心者,频出重拳。

主要观点是:①                                                      

 

查看答案

几乎每次进餐后,它(蓝图拉毒蛛)都要整理一下仪容。譬如用前腿上的跗节把触须和上颚里里外外清洗干净。

嗉囊装满后,它(绿色蝈蝈)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上述两段文字均选自《            》,分别描写的是蓝图拉毒蛛和绿色蝈蝈进食后的            ,说明了昆虫也同人类一样有着            的良好习惯。(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6分)

(1)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3)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写“冬雪”的诗句是       

(4)古代文人墨客出行渡水,自然少不了舟。请写出含有“舟”字的一联诗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