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8分)
九年级开展“直面地震”的主题教育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新闻链接】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9级地震。地震导致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爆炸,造成核辐射大量泄漏,引发了日本民众的恐慌。
(1)右面是国际核电离辐射标志图。请你写出此图标的两点含义。(2分)
(2)请你仔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概括出可供我国防震救灾借鉴的三条经验。(3分)
【材料一】
日本为了防震救灾,先后制定并实施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和《建筑基准法》。
【材料二】
日本各地,如只有10万人口的千叶镰谷市就建造了5座40吨的耐震储水池和水井,配置了发电机,还设置了3个防灾仓库,北部小学的仓库长期储存防灾食品64580份、饮用水4500份、帐篷12顶、担架60副、药品48箱、毛毯2440床等等。宫城县政府在16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设置了25个避难所和11个临时救护所。很多家庭、学校都备有“地震应急包”(内有干粮、水、保温雨衣、防灾兜帽、多功能应急手电、高频哨、蜡烛、火柴、药品等生活及自救必需品)。
【材料三】
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行动,以提高学生防灾的实际技能。日本各校还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还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训练的经验和不足,以便下次演练时改进。
(3)请你为这次“直面地震”主题班会活动拟一条主题口号或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3分)
名著阅读。(4分)
(1)《西游记》中作者______通过孙悟空 (情节)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蔑视皇权、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
(2)请写出下面文字中“他”的姓名,并概括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梁山好汉,每有战斗,就赤膊抡斧,冲锋陷阵。他不止一次大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直到最后喝了毒酒,他还说“死了只是哥哥身边一个小鬼”。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12字以内)(3分)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潼南“三色”旅游走红,特别是杨闇公烈士陵园、杨尚昆同志旧居等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重庆主城和周边区县等地的近十万游客。红色旅游逐渐成为市民节假日出游的首选。 ——《潼南报》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3分)
(1)创建卫生城市不仅能够完善城市进一步基础设施,而且可以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在县级卫生城市“三城同创”活动中,(2)全县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3)我们要树立“潼城是我家,洁净靠大家”的观念要入心入脑并化为自觉行动。
(1)语序不当,应将“ ”和“ ”交换位置。
(2)搭配不当,可改为:
(3)句式杂糅,可改为: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4..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