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日:“岁②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日:“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发,启封。②岁:年成,收成。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4分)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____

②使者不   说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苟无民,何以有君?

3.、赵威后说的“本”和“末”在文中是指                。(2分)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是一个热情、不懂礼仪的人。

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虽鲁莽怛能据理力争的人。

C.从赵威后与使者对话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有民贵君轻思想的人。

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咄咄逼人的赵威后形象跃然纸上。

 

1.①派②高兴(2分,每格1分) 2.假如没有老百姓的(存在),凭什么有君王的(存在)呢? (苟何以句子通顺)(3分) 3.民君(2分,每格1分) 4.C(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拼。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1.、上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的作家____(2分)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3分)

A.作者为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哀伤。

B.作者为父亲“不使学”而哀伤。

C.作者为乡人“宾客其父”这种推波助澜的行为而哀伤。

D.作者为方仲永不好好学习还在乡邻面前炫耀自己而哀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4分)

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梦断”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2分)

A.“万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写出作者当年的自信与执着。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诉说自己受到重用,依然在前线战斗的情景。

C.一个“空”字既写出作者内心的不甘与失望,也写出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

D.这是一首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慷慨与悲壮的爱国诗篇。

 

查看答案

默写(18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2.、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

3.、                ,一览众山小。   (《望岳》)

4.、半匹红绡一丈绫,                。(《卖炭翁》)

5.、               ,天下物皆然。(《黄生借书说》)

6.、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写作(60 分)

题目:经历了,我才懂得

要求:(1)字数在600字左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3)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6 分)

那些“怪教授”们

①曲阜师范大学,一所僻处乡下、名声不显的大学,曾经收容了一批“隐士”( A )一般的学者。20 多年以前,我因为采访的需要,曾与其中古怪透顶的几位有过来往。

②公认“最怪的教授”( B )叫陶愚川,他也是当时该校学术地位最高的教授。其实,大家说他学术地位高也是估摸着说,因为除在北师大任教的同学毛礼锐之外,陶先生与学术界同仁从无联系,甚至跟他本校、本系的同事也不往来,平时大概三天都不说一句话。

③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73 岁了 ,每天穿一身灰不溜秋的衣服,独行于图书馆、食堂、宿舍之间,不跟任何人废话。路遇的师生都恭敬地看着他,但没人敢冒昧地上前跟他搭话。事实上,在我为了走近陶先生而采访的十多位该校教师中,声称自己曾经有幸跟他说过话的,只有一个人。

④陶先生早年曾经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1949 年前曾任国立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还曾任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自20 世纪50 年代来到曲阜师范大学,几乎没教过一天专业课,多半时间在外文系教英语,但他一直没有中断自己的专业研究。“文革”(C)前一段时间,他辞职回了浙江农村老家,仍然数次去杭州图书馆查资料,还用小学生作业本写出了几卷手稿,计9 卷300 万字。当时谁也不把这个古怪老头儿费尽心血写成的手稿当回事,随手就给丢了,他竟然从第一页开始重写,令人称赞。直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他的煌煌巨著《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 面世,震动了教育史学界,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⑤他是全校工资最高的,但每月除了留下几十元生活费之外,其余的全部交给学校党委,包括专著出版后的稿费。上交没有任何动机,拒绝也没有任何可能。

⑥比陶愚川教授更为古怪的,曲阜师范大学还有一位叫庄上峰教授。

⑦据说,这位庄先生与陶差不多是同期的留美生,后来也与陶差不多同期在外文系教书。其父是清朝翰林,曾在孔府做清客,实际上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当私塾先生。所以庄上峰从小生活在孔府,跟孔氏直系后裔们一起玩大。

⑧跟陶先生不同,陶先生对“窗外事”既不关心也不议论,而庄先生却非常关心。他曾预言“林彪要完”(D)。难道书生就一定不明世事?人们感叹——庄先生真是神人!

⑨庄先生述而不作,不曾有学术专著流传。难道庄先生不学无术吗?但让人大吃一惊的是,他去世后,整理其遗物的人赫然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名“雷霆时代’,极端写实地描述了上个世纪30 年代他在山东大学时他的同事们的生活——闻一多、梁实秋、老舍、游国恩等教授们的轶事,稍加揣度全部能对上号。因为庄先生明了世事,所以太写实了,出版社不敢原样刊出,删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也就意思不大了。

⑩与陶、庄相比,书法家包备五教授就一点称不上“怪”了。本校的老先生们都说“包先生的字太好了’,但他只是教书,从不参加各级书协的任何活动,没进过专业圈子。

⑾有一年,山东省政协主席托学校领导向他要字,被包先生一口回绝了。他跟学校领导说:“领导的话有时说完就说完了,你们不用太认真。他要是真喜欢我的字,还会再开口的,到那时再说。”但有一个包先生不认识的学校勤杂工,有一天突然敲开包先生家的门,忐忑不安地说,他妻子生了急病,多亏附近一家驻军医院抢救脱离了危险,他不知该怎们感谢大夫才好,客套半天,人家提出“想要包先生一幅字”。包先生一听是帮忙治病的事,二话没说,铺纸就写。更令人称奇的是,曲阜乡下一个素不相识的农村老头儿,请同村一个在学校当临时工的青年领着上门索字,却能手到擒来。包备五不但痛痛快快地写了一幅岳飞的《 满江红》 ,而且担心他没钱好好装裱,还亲自动手给装裱起来。“他肯定是真喜欢才来要的,所以必须认真对待。”

⑿有这么一群怪才栖居,使这座校园充满着“郁郁乎文哉”的气息。这是如今其它校园所不多见的。

1. .对文中4 处运用引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否定讽刺

B.着重强调

C.特定称谓

D.引用话语

2. .不改变句意,将第(8)、(9 )段中的画线句改成陈述句,分别为          

                                                        ( 4 分)

3. .第(4 )段中的加点词语“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3 分)

4. .第(ll )段中的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     描写,请分别具体分析其作用

                                                      (5分)

5. .本文写了三位“怪”教授,各有侧重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陶先生之“怪”侧重写他            ;庄先生之“怪”侧重写他             ;包先生之“怪”侧重写他                ;这些“怪教授”的共同点是              。(8 分)

6. .本文作者除了歌颂三位“怪教授”“郁郁乎文哉”的风采与风度之外,联系现实,作者还有一层隐含的写作意图是                       (3 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