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1)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2),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3)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4)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到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性善算,做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能成,无所改定。

【注释】(1)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2)车骑填巷: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

(3)倒屣:把鞋子穿倒了。 (4)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

1.解释下列划线词。(4)

(1)宾客坐(   )   (2)尽与之(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是______(2)

A.于是就让他背诵碑文

B.于是就让他背出并吟诵诗文

C.于是那人就背着他让他吟诵诗文。

D.于是就让他背对着石碑背诵碑文

3.蔡邕是个爱才之人,在文中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述)(3分)

4.蔡邕说王粲有异才,是因为王粲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短语表述)(3分)

 

1.(4分)(1)满 (2)应该 2.(2分)D 3.(3分)迎接王粲时心情急切得把鞋子都穿倒了,还要把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给他。(答出一点给2分) 4.(3分)记性好、性善算、善属文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上述语段选自课文《______》,作者陶渊明是______(朝代)田园大诗人(2)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有括号的是加点的)(3)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__

3.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是_______(3)

A.“皆叹惋”写出村中人为自己不知道外面的世事变迁而惋惜。

B.“皆出酒食”一句充分表明村中人生活富足而又热情好客。

C.村中人的自述表达了人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D.“不足为外人道也”道出了村中人希望保持宁静生活的心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唐诗,完成小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歌中最能体现古寺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2)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是_____(2)

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突出诗人出游之心切

B.颔联描写了后禅院的环境,禅房里花木长势茂盛。

C.颈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愉悦、宁静的内心感受。

D.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佛门圣地忘情尘俗的意境。

 

查看答案

默写(18分)

1.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

2.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3.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4.了却君王天下事,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              ,酿泉也。          (《醉翁亭记》)

6.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题目:翻过这一页

要求:l、文中不要泄露自己的信息

2、字数: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27分)

要不要叫醒她

张曼娟(台湾)

(1)要不要叫醒她?

(2)她睡得好熟呢。

(3)还是叫起来吧,免得下车吹了风会着凉。

(4)于是,我等待着,等候父亲或者母亲坚持的,又不想惊吓了孩子的,叫我醒过来。

(5)那是很小的时候,我们全家常在假期出游,为了贪看晚霞的光彩,为了多辨认几颗星星,回家总得天黑以后,我和弟弟差不多一上车就睡了。那时路上多是农田,并没有可看的街景,四周一片静寂的黑,偶尔有住家的灯光闪过,稀稀疏疏的,原本就很像一场梦了,更加催人入梦。因为车上的人多,很多时候就睡在父母亲的怀抱里。道路并不平坦,颠簸,是梦里始终不变的节奏。

(6)每一次快到家我自然就会醒来,却著不睁眼,仍流连在睡的边缘,全身的知觉在等待。可以听见父母商量着,要把我们叫醒,恐怕忽然醒来吹了风会生病,母亲叫了我的小名,我揉揉眼睛醒过未,是被母亲叫醒的哦,像是一种撒娇,还要皱皱眉头,好不甘愿的样子。父母叫唤弟弟不醒,决定将弟弟裹在父亲的大衣里,抱回家去,我们一起下车,走进寒冷的冬夜。   

(7)看着走在前面的父亲抱着幼小的弟弟,我有些嫉妒,如果我再小一些,再轻一些,父亲就会抱着我回家了。

(8)开始准备联考以后,觉得睡眠永远不够,星期日不用上课的早晨,多希望时钟坏了,或者父母亲忽然忘了家里还有一个我的存在。可是,我总听见门外的交谈:

(9)“要不要叫醒她?…她好像很晚才睡啊。…是呀,最近都是这样,可是,就快考试了,不拼一下不行的。…要不然,过十分钟再叫醒她吧。”

(10)安静下来的空气中,我已完全清醒,闭着眼睛等那得之不易的十分钟过去。那是父母的挣扎与不忍,我等着他们来叫醒,精神饱满地醒来,让父母以为这十分钟的功效显著。

(11)-个人到香港教书,初抵达时,住在大学宾馆里,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生活,我陷在难以言yu的焦虑里,并没有什么不如意,我只是无法入睡。连续好儿夜,我完全没有睡意,天亮以后,却又精力充沛,在焦阳炙日下,奔波寻找一个适合的居所,安顿下来。

(12)日找到房子那夜,我的疲惫不堪的躯体,和暂时松弛下来的灵魂,一块儿拉我入梦。天亮以后,我仿佛听见父母的声音:要不要叫她起来……在等待中,感觉到太阳光从百叶窗缝进地板,缓缓爬上枕被;听见鸟雀此起彼落的呜唱。我只是等不到父亲或母亲,走进房里,叫我醒来。那天早上,我一直没有等到,于是自己睁开眼睛来,在床上默默坐了许久,觉得非常孤单。

(13)1997年的香港,秋日刚来,天就凉了,不时下着雨。我在购物中心潦草解决了晚餐,提着大包小包上了社区小巴士,往回家的路上驶去。快要抵达时,我听见后座一对父母亲,用广东话低声商量着,我正好听懂了他们的话:

(14)要不要叫醒她?

(15)年轻的父母决定抱着小女儿下车,我走在他们身后,看着那父亲将女儿用外套裹在怀里,那母亲在一旁撑着伞,踩过积水的马路,回家。我忽然明白了,很多年以前,当我还很幼小的时候,也曾这样被抱在怀中,温暖地护持着小小的梦。

(16)我只是忘记了,并不是不曾拥有。

(17)因为两只手拿了太多东西,我无法撑伞,雨水淋湿了我的头发和衣裳,但是不再有凄清孤独的感伤,很快地,我会把新家打理好,接来父母亲一起佳。然后,在醒和睡的边缘,等待那一声:要不要叫醒她?

(18)安心地睡去,愉悦地醒来,真是一种幸福。

(选自《张曼娟作品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我陷在难以言yù     的焦虑里。

2..第12段划曲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形象地写出了      

              ,又暗示了我此刻                    的心情。(4分)

3.、品析文中划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二选一)(3分)

A、是被母亲叫醒的哦

B、我的疲惫不堪的躯体,和暂时松弛下来的灵魂,一块儿拉我入梦

4..文章13-15段描绘了一幅别人父母商量要不要叫醒孩子的画面,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5.、下列选项中,对题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4分)

A.这声叫唤的背后,包含着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

B.用设问形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这声叫唤是全文的线索,包含着父母与子女间浓浓的亲情。

D.语调轻松,却隐含了父母的不忍与挣扎。

6.、读了本文,你一定很有感触,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下你的阅读感受。(80字左右)(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