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11分)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得像过去一样耐心...

(二)(11分)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得像过去一样耐心地阅读。这是一个迅速的、并且是一再提速度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泡沫化,像泡沫那样飞扬,转瞬即逝。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要记住什么,比如牢牢记住有意义的东西,将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一些很优秀的人就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回到一些古老的阅读与记忆的方法上来。比如读书,不光是看,还要朗读。古文,好的小说,诗,应该朗读。这是个美好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引起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境界的领会,都在同一时间里得到加强。字里行间有一种鼓舞的力量,需要声音去传递和强化。

回想一下,现在人们朗读的兴趣和欲望是大大降低了。记得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候的人是很愿意朗读的。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一些朗读的好例子。你会记得中学时代,那时候写出一篇东西来会有怎样的冲动——远方总是有一个朋友,总是有一个知音,总是有一个文学的耳朵;而你总是恨不能立刻把一切呈现到他的面前——不是从视觉上,而是从听觉上,越快越好。我们是否拥有这样的记忆:天正下雨,你把刚刚写好的东西用塑料布包好,走几十里路,只为了去找一个人——为了说不清的热爱,为了赢回那一小会儿的骄傲和陶醉。

如果我们发现了一本好书,也会带上它走很远的路,翻山过河——只因为山的那一边有一个人,只为了让他与自己一起感动。可见,谁发现了一本好书,这本书首先感动了谁,都会成为一桩可资记忆的快事。

  传递好书可能是人的一种义务。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一生都保持了这种对艺术和思想奔走相告的劲头。

  现在我们偶尔还能遇到这种人:他们时刻准备着去朗读,以分享幸福——可是当这个人正处于激动不已的时刻,山那边还会有一个倾听者吗?

  山那边的人正转向了其他的兴趣,在看电视连续剧,在酒吧里,在网上。人们变得口味粗疏。结果这个人再也找不到一个喜欢倾听朗读的人。

  你可以找到一本好书,由于它好得不得了,忍不住就要找人共享——四下里遥望,到处都没有你所要找的人。于是你就像站在了漠漠荒野里一样。

  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

  有人写了一个得意的片断,很想像当年那样用塑料纸包好,冒着雨雪翻山越岭、过河,去读给一个人听。很可惜,山与河俱在,听他朗读的人却没有了。虽然这个时代的文学人士比过去翻了几倍,可是他们都不愿朗读了,也不愿听别人朗读。

  那个寻找朗读的人可能心怀了一种古老的情绪。情绪也可以古老,这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听说的。但这是真的。

朗读,这不仅是一种对待文字和语言的形式,不仅是一种状态,而是孕含了一种生命的质量。

(选自《张炜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有改动)

1.、作者为什么提出“朗读”这个话题?请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概括。(4分)

2.、为什么说“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3分)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1.(4分,一点2分)(1)飞速发展的泡沫化时代,记住有意义的东西是十分困难了;(2)朗读是美好的过程,会引起感动、联想和回忆,给人以力量。 2.(3分)例:缺乏朗读者,缺乏倾听者,所以在偌大的人潮中找不到共鸣,犹如站在无人的荒野中。 3.(4分)先从现实生活中引出话题,指出朗读的积极作用;再举例论述过去优秀的人对朗读的热爱;接着论述现在愿意朗读、倾听朗读的人何其少;最后总结,提出希望。(思路清晰、大意对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请以“今天教室里特别静”为开头,续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想想这一天与往常有什么不同?发生了什么事?这么静,教室里的人都在干什么?今天发生的事情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抓住特别的地方把文章写生动,表达出人物的真情实感。

要求:⑴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⑵不要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四)(10分)

汤姆自言自语道,这世界原来并不是那么空洞乏味啊。他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那就是为了让一个大人或一个小孩渴望干什么事,只需设法将这事变得难以到手就行了。如果他是位伟大而明智的哲学家,就像这本书的作者,他就会懂得所谓“工作”就是一个人被迫要干的事情,至于“玩”就是一个人没有义务要干的事。这个道理使他明白了为什么做假花和蹬车轮就算是工作,而玩十柱戏和爬勃朗峰就算是娱乐。英国有钱的绅士在夏季每天驾着四轮马拉客车沿着同样的路线走上二三十里,他们为这种特权竟花了很多钱。可是如果因此付钱给他们的话,那就把这桩事情变成了工作,他们就会撒手不干了。

1..本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汤姆发现“人类行为法则”的原因是什么?请概述事情经过。(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分)

2..“所谓“工作”就是一个人被迫要干的事情,至于“玩”就是一个人没有义务要干的事。”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5分)

 

查看答案

(三)(17分)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说明: 6ec8aac122bd4f6e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⑾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⑿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⒀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⒁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⒂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⒃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作者:孙道荣 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3分)

2.. 第⑨段开头的说明: 6ec8aac122bd4f6e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请你至少写三位同学的议论。(4分)

3.. 第⒀段划线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4.. 第⒁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5.. 第⒃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3分)

 

查看答案

(一)(12分)

童趣     沈复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⑵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2..课文第③段中,“林”指       ;“兽”指           ;“丘”“壑”指          ;“庞然大物:指             。这些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4分)

3.. “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                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4分)

 

查看答案

综合活动:展示个性的绿地(10分)

 七年级同学本学期阅读了课外名著,为了方便同学们交流名著阅读心得,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了一个新论坛。老师要求同学们展开关于《繁星》、《春水》的讨论交流,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繁星》、《春水》的三大主题,论坛拟开设三个区域分别讨论,请仿照分区栏目一,根据表格第二、三首诗歌拟出另两个分区栏目的名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似。(2分)

其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其二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其三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栏目一:感恩母爱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

2..在栏目一中,同学们开展了阅读赏析交流,请你也对表格中诗歌其一写一段赏析。(60字内)(4分)

 

 

 

 

 

 

 

 

 

 

 

 

 

 

 

 

 

 

 

 

 

 

 

 

 

 

 

 

 

 

 

 

 

 

 

 

 

 

 

 

 

 

 

 

 

 

 

 

 

 

 

 

 

 

 

 

 

 

 

 

 

 

 

 

 

 

3..在栏目三中,同学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小诗,掀起了模仿的热潮,请你就诗歌其三仿写一首。(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