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短文修改。(10分) ①生活像一首歌,五彩斑斓,让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

短文修改。(10分)

生活像一首歌,五彩斑斓,让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品评每一朵牡丹与梅花,国色天香与暗香浮动自是不同的境界;联想人生的起伏与变化,②既使天又刮风,天又下雨,也潇洒而坦然;咀嚼生活的平凡和伟大,豪迈壮阔是大海的生活,③悠闲灵动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欣赏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种景至都是一种美,每一种感悟都是特别的收获。

(1)①处搭配不当,应修改为:                          (3分)

(2)②处关联词搭配不当,          应修改为:         (2分)

(3)③有一处标点错误,           应改为              (3分)

(4)④句有一错别字,             应改为              (2分)

 

(1)(3分)“一首歌”改为“一幅画”或“水彩画”、“万花筒”,或者将“五彩斑斓”改为“悦耳动听”等 。 (2)(2分)“既”改为“即”。 (3)(3分)“小溪的生活”后的“,”改为“;”。 (4)(2分)“景至”改为“景致”。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5分)

《山的呼唤》

琼瑶

①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清施与神奇。

③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环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竞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④    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⑤    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⑥    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⑦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峰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天空。

⑧    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枫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漂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流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⑨    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⑩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1..如何理解第③段中:“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的含义?(3分)

2..文中⑤—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的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3分)

⑴白天的玉山:                                                             

⑵夜晚的玉山:                                                             

3..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3分)

4..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5..作者笔下的山神奇而美丽,令人向往。你曾登临过哪些山?试用形象的文字描述一、两处风景,突出山的特点及你登山的感受。(4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

③人过,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曾:      (2)恒:         (3)衡:        (4)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3..文中第①段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其共同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分)

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分)

5..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3分“)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待到重阳日,              。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4)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5)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6)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7)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8)兴,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9)何夜无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青树翠蔓,                                  。(柳宗元《小石潭记》)

(11)留得青山在,            。(课外积累)

 

查看答案

阅读《绿色建筑》,完成小题。(共8分)  

绿色建筑

    ①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该报告让我们看到了绿色建筑在未来5年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商机。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②绿色建筑首先要求采用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绿色建筑还要求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回归自然也是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③目前各具特色的绿色住宅产品已经进入市场,使得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一般说来,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与所在城市的发达程度成正比。但调查发现,生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消费者,在绿色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南方地区,气候炎热潮湿,西晒问题明显,而且阴霾天的比重逐年加大。这些地域性的因素也使得地处南方的人们对于绿色居住的需求更加迫切。

④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成本。比如,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3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000元钱,公司援助2000元,总共一户投资7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即使7000元完全由住户自己投入,3年内就可以收回成本。可见,广大居民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

    (据有关资料整理)

1.结合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生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消费者”这些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2分)

2. 阅读第④段,这一段所举的例子说明了什么?(2分)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判断材料中所说的小区是否为绿色建筑,并说明理由。(4分)   

    住在某小区的A女士:“这个小区可不错,背靠青山,小河环绕,鲜花绿草,喷泉水池,自然美观,环境宜人。另外,我们的生活没有污染,电磁炉、空调、热水器等电器齐全,方便干净。更主要的是,我们的生活用水好,是就地取材的地下水,没有水碱,跟矿泉水一样,可以随便用。我们这儿可真是绿色小区!”

    同住这个小区里的一位老人闲聊时说:“这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空气新鲜,在这里住着,还真是挺好。可是也有点遗憾,这小区建好了以后,附近的河水不如以前干净了,有些小鱼我再也钓不着了。”

 

查看答案

阅读说明文选段,完成小题。(共3分)

    大气灰霾现象可以控制,而且可以预防。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节能减排:推广节能技术,采取措施提高水力、风力、太阳能及核能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矿物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倡导节约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国家还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制定了还林还草的政策。大量事实证明,城市绿化除了可以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还可以调节城市气候、减少城市灰霾现象,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空气环境和居住场所。此外,当气象部门制作和发布灰霾天气预报和警报之后,有关方面据此充分利用大气的自净功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污染物的排放,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灰霾现象。

1.请依次填写出我国控制与预防灰霾天气的具体措施。(3分)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