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共7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初二(1)班准备在这天下午3...

综合性学习。(共7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初二(1)班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李明,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7分)

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一条宣传语。请你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副合适的对联,工整地抄写下来。(2分)

    无益身心事莫为  养心莫若寡心欲  世上几百岁旧家  有关家国书常读

    天下第一件好事  人求上进多读书  至乐无如读好书  鸟欲高飞先振翅

2.“小演说家”小刚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2分)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绝学不到什么技巧。

——茅盾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李国文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

——《今日早报》

  3.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王校长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校长说的话写出来。

 

1.养心莫若寡心欲,至乐无如读好书。/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2分)   2.第三则不符合要求。因为是对社会上读书浮华风气的批评,与演讲的主题无关。(2分)   3.示例:王校长,您好!我是初二(1)班的李明。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恳请您到场指导。(3分)(答出称呼、问候语、自我介绍、时间、地点、目的得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用课文原文填空。    

1.《三峡》中体现山连绵不绝特点的句子是:                    

2.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澄澈、竹柏倒影交错的句子是:                     

3.《归园田居》中体现诗人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诗句是:                      

4.《使至塞上》一诗中展现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5.《渡荆门送别》中描绘月映水中、云霞飘飞美景的诗句是:                     

6.洞庭之东江水西,      。登临吴蜀横分地,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7. 青山横北郭,        。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

8.           ,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           。(梅尧臣《鲁山山行》)

9.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浣溪纱》)  

10.僵卧孤村不自哀,           。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峡》的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水经注》。

B. 《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C.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人。出身仕宦世家,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D.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美,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志林》。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作木板,             。 

A. 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地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 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 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 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查看答案

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共10分)

2010年4月30日21时28分,黄浦江两岸红色烟花万千“喷薄”而出①。浦西的大型 LED 墙上红色绚丽的画面飞快转换,江面 6000 个红色 LED 向前流动,天地间仿佛突然降下了一阵血雨腥风。在满眼红彤彤的画面中乐声响起,烟花灯光晚会开始了。瞬间黄浦江两岸成了火树银花②,1250 多个探照灯、16 盏激光灯变换着各种颜色的光,水幕、喷泉、激光交相变化图案。江面上树立着各参展国国旗的舟船在行进,五彩花雨沿岸渐次绽放:时而是牡丹、时而是五角星或笑脸……与灯光璀璨的世博园交相辉应③。惊艳在流动,声光电的奇幻结合,让 “水”与“火”相融,由天空、地面、水面三维立体组成魅力无穷的视觉盛宴。上海今夜无眠。

(1)在划横线的句子③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2 分)

          改为                          改为              

(2)加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 4 分)

                                                                       

                                                                       

(3)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③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不当,应改为:                  ( 2 分)

(4)文中有一个句子的表意与文段的气氛不符,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2 分)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 15 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11)“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12)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13)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14)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15)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16)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17)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18)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2..用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方框,表明“我”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3分)

 

6ec8aac122bd4f6e

 

3..开篇描写新居“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其用意是什么?(2分)

4..第16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作用是           。(3分)

5..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幸福”的理解。(3分)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

6..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不少“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如何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