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1分)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1分)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第③段中画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其作用是什么?(2分)

2.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4分)

一是从    方面谈,多用脑能够                                          

二是从    方面的谈,多用脑可以                                        

3.“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1.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说出两种即可) 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或: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   2.生理    促进其它肌体、器官保持活力; 心理    使人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3.不能删去。“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二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邴原泣学《初潭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凡学者( ) ②欲可耳( )

③吾相教 ( )④故有名马 ( )

2. 翻译句子。6分

①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文: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3.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向邴原学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宿江边阁》,完成文后各题。

宿江边阁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②暝色:暮色③次水门:位于水门。高斋,即江边阁。水门,指瞿塘峡口

1.交代诗人宿江边阁所闻的诗句是:                    。(2分)

2.试析颔联中“宿”“翻”两字的精妙之处。(4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8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之者谁?               ②醉翁之不在酒

者胜,                 ④树林阴

2.①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4.你认为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诗、文名句填空 (8分)

1.                  ,悠然见南山。( 晋 陶渊明《饮酒》)

2.长风破浪会有时,               。 ( 唐 李白《行路难》)

3.忽如一夜春风来,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南唐 李煜《相见欢》)

5.无可奈何花落去,                  。(北宋  晏殊 《浣 溪 沙》)

6.                ,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  陆游 《游山西村》)

7.                    ,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蒌蒿满地芦芽短,               。(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9.衣带渐宽终不悔,              。(北宋  柳永 《凤栖梧》)

10.操千曲而知音,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都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为了成功地举办这次晚会,我们请来了歌舞团的几位青年舞蹈演员,她们都是德高望重,演技精湛的演员她们的积极参与,激情演出,将是这次晚会成败的关键。相信,这次晚会一定能圆满结束。

第①处,改为                                                       

第②处,改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