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一)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 ①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一)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

①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人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②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后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有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豫之惑,瑟瑟缩缩的。

③满月的日子,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熄灯睡了。

④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⑤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盛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⑦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拋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慑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1.请结合全文说说“美景,总在半梦半醒”美在哪里呢?请简要概括。(6分)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人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

②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

3.请揣摩作者第二段写“冬春之交的月光”的作用。(3分)

4.“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作者借月亮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 分)

 

1.美在栖息在林中的月若隐若现,却把树映得流光溢彩; 美在半醒半睡间在黎明和黑暗间看到月一点点从林间到林地,形态由灯变成篝火; 美在盈亏交替。 (6分,三个要点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2.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抚抚““不安分”“揉揉”等词写出月光的调皮和可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②生动写出了栖息在林中的月光丛林间到林地的变化过程,通过再的重复,写出了我对月光变幻之美的欣赏和陶醉之情。(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3.欲扬先抑,与下文出现的月亮形成反差;从而突出热烈燃烧的月亮给萧瑟的林间带来流光溢彩、生机活力 ;表达了对月亮尽情燃烧忘我付出的赞美之情。(3分,写出一点得1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4.人要勇于奉献,用自己的付出甚至牺牲造福他人。认同,人生因为付出而精彩,生活因为造福他人而更美妙,像月亮一样不会因为一次次的亏过,就不燃烧了。 不认同,因为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应该珍爱自己,只有每个人都活得精彩,世界才更精彩。(有另一种理解,作为参考——体现了一种生活哲理:在执着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往往会经历一些人生低谷,而这时期的蛰伏常常是为以后的成功作准备。因此无 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轻易放弃。) (3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妥帖;有欠缺酌扣)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模拟下面设问的形式,并以“生命”为本体,写一段对生命认识与感悟的文字,语言要简明,有文采。 (3分)

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最终东流入海;生命像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长大后叶落归根……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是永恒的。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3分)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武汉硚口区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湖州开展了 “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3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 (3分)

1.        ,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         。(温庭筠《商山早行》)

2.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李清照《武陵春》)

3.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在①②两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有诚意,①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人一旦确定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