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愚mèi( )的人,...

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愚mèi(   )的人,一辈子像游走在黑暗之中,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最后一事无成□智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光明之中,时时清醒,步步ruì(   )智,最终怎么会不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

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1分)

②“□”内应加的标点是           (1分)

③将划线句改成陈述句。                                                 (1分)

 

①昧、睿  ②“;”或“分号”。③改成陈述句:最终会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最让我        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攘鸡(5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日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①攘:偷。    ②斯:连词,那么,就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非君子之道(          )   ②攘一鸡(               )

告之曰(            )     ④然后(                  )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查看答案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4分)

⑴世耕 (   )    ⑵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舅家见之 (   )    ⑷稍稍宾客其父(      )

2.翻译划线的句子。(2分)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一项是(      )(1分)

A.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B.未识书具

C.对镜花黄

D.出门看

4.从方仲永的变化中,作者在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5分)

桃 花 溪    张旭

     隐隐飞桥①隔野烟, 石矶②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③在清溪何处边?

注:①飞桥:高桥 ②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③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找到的洞口

1.诗首句“隐隐飞桥隔野烟”写出了桃花溪怎样的特点?(2分)

2.诗的三、四句含蓄隽永,请具体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

(一)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风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①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熟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王羲之机智》

(二)

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②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③,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④传》)

[注释] ①剔吐:吐口水。②正色:严肃。③捻:追逮到。④符融:前秦符融为冀州牧。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可二人并走(一起)

B.于是得全(周全)

C.屏人论事(摒退)

D.敦论事造半(到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乃剔吐污头面被褥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路人为逐擒之谓为信然

C.融见而笑曰广起,夺而杀尉

D.于时称其有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②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熟眠,于是得全。

4.王羲之和符融都很聪明,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