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6分) (1) 负( ▲ )势竞上 (2) 互...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6分)

 (1) (  ▲  )势竞上   (2) 互相轩(  ▲  )      (3)(  ▲  )辱于奴隶人之手

(4)(  ▲  )饮辄尽  (6)(  ▲  )之不能尽其才(6)先生不知何(  ▲  )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略 2.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欢守志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①耽学:专心研究学问。耽:沉迷。②丐:乞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朱买臣:西汉吴郡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他贫穷落魄,离他改嫁。朱买臣50岁时任老家的地方官会稽太守。⑤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安贫乐(乐趣)道                 B.意(心情)怡如也       

C.或(有时)焚毁其书而求改嫁       D.时闻者多哂(讥笑)之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虽家无斗储    虽有千里之能    B.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  或置酒而招之          

C.时闻者多哂之  鸢飞戾天者       D.其妻患之 其真无马邪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21.文中的王欢与《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塞下曲(唐·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曾两度与汉和亲。

   1.诗中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一个字是         (2分)

   2.这首诗表达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二)像小鹿奔跑着回家   (12分)   

   腊月二十三,小年,我在舅舅家。

  18岁的冬天,我待在舅舅家的小城,过着和以往不同的日子,新鲜而自由。家在一百公里之外的小县城,与我18岁的整个冬天无关。

  那一年的夏天,我是一个落榜的高中生,用一种决绝的姿态抗议复读。我和父母发生了18年来最大的一次争执,我倔强地对他们说,我可以自食其力,不需要你们养活……然后我在第二天早上离开了家。

  舅舅在小城的电影院工作,舅妈就在影院门前摆了桌球,卖点杂志和小食品。我帮着他们做事,不和父母联系,用这样的方式证明不读大学照样生活;而他们,也不联系我。

  时间就这样进入腊月,舅舅问我,过年回家吗?不,我回答得简单而坚决。

  黄昏时分,舅舅说,收摊,咱也回家过小年。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慌乱的?听到小城的某个方向忽然传来鞭炮声,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落满雪的院落,一屋暖色灯火,一桌丰盛饭菜。厨房里有红蜡烛和香火,贴上灶王爷的对子,爸郑重地给画上的神仙斟上酒,鞠躬,您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然后我们去到院子,点起一串长长的红鞭炮……

  毫无防备,想家的感觉在一瞬间呼啸而来,我从不曾在家以外的地方过年,我也不想在家以外的地方过年。但舅舅已经和父母说好了吧?他们并没有要求我回去吧?舅妈已经买好了我新年的衣服……我有些怨了,怨父母不来带我走。我委屈极了,随着新年的一天天临近,我的慌乱迫切而明显。

  腊月二十八中午,舅舅和舅妈去同事家串门,八岁的表弟也跑了出去。我左思右想,用最短的时间简单收拾了衣服,奔往客运站……

  破旧的中巴车载着极少的乘客晃荡在狭窄的公路上,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不觉得冷,也不觉得孤单。

  中巴车终于在熟悉的小县城的旧车站停下来,我跳下车。那个黄昏,许多人都看到了一个怀里抱着小背包的女孩,小鹿一样在街上奔跑,朝着一个方向。直到跑到转向家门的小路口,我骤然停止了脚步——我看到了妈妈。她站在深冬的苍凉暮色中,正努力张望。

  那时候,舅舅还没有回家,妈还不知道我已经从舅舅家逃跑的消息,她站在那里,不是有备,不是偶然。原来,她从小年那天开始,每天都从午后一直站到夜晚。她说,万一我忽然回来,不想我回家的这段路没有人等待。

我还知道了那个冬天,我那倔强的爸爸,每个周末都会坐三个半小时的中巴车,来到我在的小城,远远地看看我。而我足够庆幸的是,在那一年的春节前,我赶回到他们身边。

从18岁开始,每一年,我都会按时踏上回家的路。我再也没有让那个日渐苍老的身影在那个回家的路口无望地等待过。             (选自《意林》文/青玉案)

1.文中的我离开家到舅舅家的原因是什么?(2分)

2.第7段写“我”想象的家中过小年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分)

3.品味下列语句。(4分)

(1)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不觉得冷,也不觉得孤单。(“我”为什么“不觉得冷,也不觉得孤单”?)

(2)中巴车终于在熟悉的小县城的旧车站停下来,我跳下车。(句中的“终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文章第2段说“家在一百公里之外的小县城,与我18岁的整个冬天无关”,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家是否真的与“我的18岁的整个冬天”无关?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感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4分)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注】①南州:指永州。溽(rù)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yǒu):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jiù):指捣茶用的石臼。

1.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 ▲ ;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2分)

2.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查看答案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①少孤,继母之                   苦:                    

②荀彧之太祖                     进:                    

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府           诣:                    

2.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知之知之,不知为不知

B.此可以援而不可图也

C.行拂乱其所

D.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

3.翻译下面这个句子。(2分)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