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暴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对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消散)

B.经纶世务者(筹划)

C.未复有能其奇者(和)

D.窥谷忘(同“返”,返回)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上:横柯上敝负势竞上

B.绝:天下独绝沿溯阻绝

C.自:自康乐以来自富阳至桐庐

D.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真无马邪

3.下面四个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要爬得更高,伸得更远。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的气势好似奔流而下。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两文作者写景都观察极细,抓住景物特征仔细描摹,描写角度多变。

B.两文都写到了山、水以及猿鸟乱鸣的景象。

C.两文结构相似,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

D.两文都表达了娱情山水的思想,后者更是表达了蔑视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C 2.C 3.C 4.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瑯琊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1.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捶此孙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B.著庭中则无敌国外患

C.持百余步出郭相

D.夜皆去河曲智叟以应

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去手自笔录,计日

B.其孙恐又此鬼所困公输盘我为云梯,必取宋

C.伯佯死见渔人,大惊

D.伯恨不得杀而不能通其意

3.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

B.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讽刺我的过错,并让我听到的人,受下等的赏赐。)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就担忧他的君王。)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况且和普通的马等同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即景抒情,暗示着时光流逝,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寓离情,强释离怨,在虚幻的想象中安慰自己。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积极的追求、远大的志向、乐观的精神和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

 

查看答案

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美国州立肯特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约翰·冈斯德和他领导的小组先为150名体重过胖者测试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结果发现约24%的人有学习障碍,23%的人则有记忆不佳的问题。冈斯德说:“肥胖影响数个生理机制,还会对脑部产生负面效果。”为了验证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他领导科研小组为其中部分肥胖者施行了胃绕道减肥手术。12周后,研究小组再次测试这些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发现那些在这期间接受胃绕道手术而成功减肥的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有了进步。至于那些没有减肥的人,却出现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继续衰退的现象。

A.肥胖的人大多记忆不佳。

B.接受胃绕道手术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C.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

D.肥胖会使人的脑部产生负面效果。

 

查看答案

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和谐美好家园,需要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学校也积极行动,开展了“创卫,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的主题活动。学校团委为提升创卫活动在同学们中的知晓率、参与率,向全校师生公开征集创卫金点子。下面就是征集到的建议,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校安排一些课时,让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同学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意识。

B.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利用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宣誓: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贴乱画,让良好的行为变成习惯。

C.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让背街小巷“白天看着爽心,晚上走着放心”。坐看家门新景致,生活校园真幸福。

D.拿起相机,参加报社组织的“拍客”活动,即用相机镜头记录城镇每天的新变化;让照片成为反光镜,警示不文明的行为。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 莲”比作“君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C.《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D.由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林冲、鲁达、武松、宋江等,鲜明地表达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