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有关“路”的俗谚,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下的路是随意铺下的,“天无绝人之路...

下列有关“路”的俗谚,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下的路是随意铺下的,“天无绝人之路”,那条任意铺下的路就变成了巷子,弯弯曲曲的,尽头一样还是水田和菜圃。

B.他凭着多年登山的经验,判断此时山间浓雾大起,必须采取“山不转路转”的措施。

C.做事不要太钻牛角尖,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稍加变通,一定可以成功。

D.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及时报告所有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不得“大路无边,各走一边”,隐藏或虚报其生产的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事实。

 

C 【解析】A中“天无绝人之路”一般指无形的路,出路。B中“山不转路转”指换个角度看问题;D“大路无边,各走一边”形容两个人毫不相干,各走各的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蹒跚窸窣相辅相成戒骄戒躁

B.嶙峋尴尬老生长谈妄自菲薄

C.瞥见逶迤精兵简政汗流夹背

D.绮丽箱箧水泻不通直截了当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长(róng)嫌(wù)恍(hū)乳未干(xiù)

B.恫(hè)悍(biāo)落(duò)花团锦(cù)

C.肆(nüè)临(bīn)忸(ní)义愤填(yīng)

D.婆(suō)狡(xiá)慰(jì)不置辩(xiè)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碧piǎo短死pián

B.寒jīn歪zè箱qiè

C.蹒shān愧zuò轩xiè

D.红yān丽qǐ篱fān

 

查看答案

题目:我心中的美景

提示与要求:①将标题写在正文第一行中间,然后作文。②字数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填空:(6分)

(1)这些言论选自        ,作者是孔子,他名丘,字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2分)

(2)出自本十则的成语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2分)

(3)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                        (2分)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2分)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吾日三省吾身

(2)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5.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