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10分)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

现代文阅读。(10分)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分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千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月亮岂不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造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文章对“月亮的起源”提出了三种推测性学说。请根据文中提供的天文学信息,分别做出解释。(3分)

⑴ “俘获说”(地球的妻子):                                            

⑵ “同源说”(地球的姐妹):                                             

⑶ “分裂说”(地球的女儿):                                             

3.对文章中说明的“俘获说”、“同源说”、“分裂说”三种学说,你最认可的是哪种学说?请简要说说理由。(2分)

4.语言风趣又不失准确,是本篇说明文的突出特点。请你选择一个方面举例说明。(3分)

 

1.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地球起源的三种推测性学说。 2.(1)“俘获说”:月亮在绕太阳运行过程中被地球引力吸引,成为地球的卫星;(2)“同源说”:月亮和地球是由同一块尘埃凝聚而成的;(3)“分裂说”:月球是地球运行中分裂出去的。 3.如:认可“俘获说”,理由是月球与地球的密度及化学成分大不相同,不可能是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的,月球也不可能是地球高速运转时从赤道区飞出去的物质,且月球的位置不在地球赤道面上。 4.语言风趣,如:把三种学说形象比喻成“地球的妻子、姐妹、女儿”;把天文学家比作“太空悬案的侦察员”等。语言准确,如:把几种学说称之为“推测”;对还不能下定论的说法用“可能”,有关月球和地球的直径、宽度用具体的数据等。 【解析】 1.说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即可。 2.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3.能依据文中提供的信息说明认可的理由,表述合理即可。 4.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10分)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过无数风流人物,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质,始终留在我们心中。学校正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2分)

2.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2分)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④                        

3.在“排风流人物座次”时,假如你把诸葛亮排在第一位,请说说你对诸葛亮重要精神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解。(3分)

4.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众多的风流人物,请你用优美的语言评价一个传诵千古的风流人物。(不少于50字)(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8分)

爱国之情,人所共有。苏轼以①“                     ,西北望,射天狼”表述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龚自珍以“落红不是无情物,②                        ”吟唱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③                         ”表达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李贺以“报君黄金台上意,④                        ”抒发报效国家的豪迈激情;范仲淹以⑤“                       ,                     ”表达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辛弃疾以⑥“                      ,                     ”抒发了忠君报国的雄心壮志,这些蕴含古人炽烈情感的名句,感动了无数读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老师,我们将依然愚昧;没有朋友,世界将是一片孤独……我们成长的每一天,我们经历的每件事,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我们奉献着、付出着,我们不该用感恩的心来感受吗?不该用感恩的方式来回报吗?

请将“        让我          ”补充完整,再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古诗名句。

情思是诗。我们品味“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的落寞惆怅;也感受“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怦然心动。情怀是诗。陆龟蒙歌咏凌波独立的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                ”;杜甫高歌至死不悔的理想,“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情结是诗。龚自珍用“                                       ”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的生命之歌;李商隐用“                                           ”倾诉思念不尽、泪水难干的绕指柔肠。情谊是诗。“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送别董大时真诚的劝慰。

 

查看答案

下面的人物形象都与名著有关,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名人传》

B.武松——《三国演义》

C.阿龙纳斯——《海底两万里》

D.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