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藤野先生》选段(12分)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

 《藤野先生》选段(12分)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1.(甲)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分)

2.(甲)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刺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                                (2分)

4.(乙)段中“那一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从(乙)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

6.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以_________为主,(乙)段以________为主(2分)。

 

1.A.在课中的日本学生 (受毒害的日本青年)       B.闲看枪毙犯人的人(麻木的中国人) 2.“那”是指示代词,指的是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弃医学文。        3.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4.指的是在仙台医学院讲堂里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周围还有许多中国人围观。(看电影事件) 5.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16.叙述 议论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11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其姓字(详细)

B.每有意(体会、领会)

C.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乎(辈、同类)

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是( )(2分)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文章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查看答案

与朱元思书(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鸢飞天(  )   窥谷忘(  )   势竞上(  )   经纶世务(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本文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2分)

6.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8分)

《献给母亲的歌》

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 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 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2分)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 

2.假如你准备在母亲节这一天给亲爱的妈妈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3分)

3.短信已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常见方式。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拟写一则短信,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与祝福之意。要求: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并运用一种修辞方法。(3分)

短信: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词语。(4分)

1.山lǎng rùn (     )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2.一到求神拜佛,可就xuán xú(     )之至了。

3.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g dùn cuò(         )的话来。

4.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zī zī bù juàn(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都护在燕然。

2.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

3.人们在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品质的时候,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                           ,                       。”

4.子曰:“富而可求也,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全诗。

                             ,                            。

                             ,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