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小心冀冀 前途茫茫 昂然挺立 B....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小心冀冀             前途茫茫           昂然挺立   

B.庸录一生             夏蚊成雷           擎天憾地 

C.庞然大物             万花灿烂           明查秋毫   

D.盘虬卧龙             忍俊不禁           怡然自得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惑(yòu)        立(shǒng)        小(mǎo)

B.想(chī)        次(lǚ )           凸(āo)

C.成(nínɡ)       嶙(xún)           蟆( xiā)

D.间(shùn)       溅(bìng)          鹤 (lì)

 

查看答案

选择合适的短语填空。(4分)

学习语文,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     地写,话要     地说,课文要     地读,练习要     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A.仔仔细细           B.规规矩矩

C.清清楚楚           D.踏踏实实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1.没想到我如此              (浮躁 虚荣 坚强 幸运   依赖父母)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从括号里的五个词语中任选其一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③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2.作文题: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不懂。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你做到过感恩吗?你对感恩是怎么看的?请写下你那次感恩的经历和真实的感受,或者写下你对感恩的思考,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稿纸首行正中。

2.感情真实,观点正确,文体不限。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名和姓名。

 

查看答案

 《藤野先生》选段(12分)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1.(甲)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分)

2.(甲)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刺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                                (2分)

4.(乙)段中“那一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从(乙)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

6.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以_________为主,(乙)段以________为主(2分)。

 

查看答案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11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其姓字(详细)

B.每有意(体会、领会)

C.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乎(辈、同类)

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是( )(2分)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文章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