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6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
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含义 (2分)
A.初极狭,才通人 () |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便要还家() |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 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再寻桃花源
5..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6..作者在课文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社会?现在的你怎样看待这个社会?(2分)
古诗文默写(10分)
(1) ,猎马带禽归。乡泪客中尽, 。
(2)崔颢的《黄鹤楼》中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岳》一诗中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大同社会中提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博爱精神的体现,可谓异曲同工。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官吏凶恶与老妪悲苦的鲜明对比中,流露出作者对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同情。(《石壕吏》)
(8)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莲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被人们看做是“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象征。
(9)《长歌行》以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喻光阴易逝,以诗句 , 劝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1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洞庭湖的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
近一段时间关于老人跌倒后,该不该去扶起来,成为了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卫生部也发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对老年人跌倒的多种情形所应采取的急救措施,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同学,假如当你面对一位跌倒的老人时,你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还是担心被讹诈惹祸上身而退缩呢?请谈谈你的观点。(2分)
综合性学习。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
(1)写出三个关于战争的成语。(3分)
(2)写出描写战争的诗词两句。(2分)
(3)你知道哪些文学作品是描写战争的?举两个例子。(2分)
(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请以一个中学生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写句话(不少于20字)表达自己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愿望。(2分)
在空格内给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新华社 宜昌10月23日电(记者熊金超)正在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的三峡工程蓄水进展顺利,三峡工程坝前水位23日成功突破170米,蓄水进程进入最后5米的冲刺阶段。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枢纽梯级调度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3日13时,三峡工程蓄水位达到了170.09米,比9月15日起蓄时的145.87米上涨24.22米,距175米最高水位不足5米。
请品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一只母鸡不生蛋了,主人拎住它的翅膀,把它浸在溪水里。正值寒冬,溪
水还结着冰,鸡不被冻死才怪呢。过了几天,浸水后的母鸡又开始下蛋了,真
令人不可思议;农民在小麦拔杆时,将它压倒在地,这样的小麦长高了却不会
再倒.
(1) 请说出这段话中蕴含的道理.(2分)
(2)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这个道理的理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