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和文化知识填空。(7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

古诗文默写和文化知识填空。(7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2)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3)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4)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特约评论员孟祥青指出,日本向联合国申请延伸大陆架之举是“       ”。(填写《醉翁亭记》中名句)

(6)李白《行路难》中“              ”两句与其《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两句驰骋想像,浓墨重彩,描绘出光艳明丽、独异绝美的冬雪之景,赋予冬雪盎然的生命力,从而创设了“冬天里的春天”之奇景胜境。

(8)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以简练的笔墨、鲜明而生动的比喻,勾勒了一幅雄壮、险要的山川形态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9)我国古代文人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如《王子安集》以“    ”命名,《稼轩长短句》以“号”命名,《杜工部集》以“    ”命名,《聊斋志异》以“书屋名” 命名等。

 

(1)千古谁堪伯仲间 (2)疏影横斜水清浅 (3)虫声新透绿窗纱 (4)怀旧空吟闻笛赋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9)字 官名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父母对子女有    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    扶助的义务。

(2)阅兵方队展示的是新中国60年来国防建设巨大    ,反映的是伟大祖国    昌盛的新风貌。

A.赡养 抚养 成绩 繁荣        B.抚养 赡养 成就 繁荣

C.抚养 赡养 成就 繁华        D.赡养 抚养 成绩 繁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

置身烟云弥漫的世界,虽然没有一目瞭然的直接、痛快,却感觉到了自然笔墨的hānchànɡlínlí。亿万年的地质运动,不仅使这里完成了cānɡhǎisānɡtián的变化,也为这里留下了众多柱状、锥状、穹状和脊状的峰林地貌,并以海拔1449.8米的天柱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扩展,构成了80多平方公里的花岗岩地质奇观。在无数岁月里,那些屹立的峰林,好像是一根根擎天的柱石,在支撑浩瀚天穹的同时,显露出承担的勇气和力量、雄健不曲的风骨,于天地之间昭示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1)给加点字注音。穹状(  ) 昭示(  )

(2)将文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3)文段画线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来改正。(  )改为(  ) (  )改为(  )

 

查看答案

表达与交流(60分)

请以“我喜欢    ”为题,写一篇文章,叙述几件有意义的事情,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记叙文,完成小题。(13分)

羚羊过山冈

凌仕江

  是一个黄昏。东边太阳,西边雨,这是罕见的太阳雨。雨中夹着雪花。

  一辆像是从战争中突围而来的大卡车在风中的尘埃里爬行。车上的人蓬头垢面,有的像难民,有的像游客,有的戴着大墨镜,有的挎着相机,有的还举着枪。

  只要翻过山脊,前面就可看见纳木措了。

  这样的情景,仿佛是为一个即将展开的电视画面特意安排的。但在西藏的许多地方,这样的环境和场面却再自然不过了。小男孩记得很清楚,车子一直围绕着一座山在转,向上,再向上转。当时的天很暗很暗,暗得几乎要将世界万物吞没。车上的人渐渐停止了嘈杂的声音,有的感到头晕目眩,有的已经昏昏欲睡,有人开始在风中低低地呻吟,他们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只有小男孩的目光是清醒的。他睁大神采飞扬的眼睛锁定正前方——

  大拐弯过了又是小拐弯,车子发出几声急促的鸣笛。就在车拐来拐去的颠簸中,不知何时,路边的山岗上出现了三头羚羊,两大一小,像三个飘然的倩影。

  小男孩情不自禁地张大了嘴巴:美,真是太美了!

  车上的人从男孩的声音中醒来了:“哇,你们看,真是美啊!它们真是和谐的三口之家呀。噢,美丽的风景,可是不能带回家了……”

  就在大家感慨万千的时候,突然,枪声贯耳——

  “砰——砰。”

  小男孩眼睁睁看着一头羚羊倒在血泊中时,惊吓得吐出了舌头。车上的人迟缓又呆滞地瞪大了眼睛。然后,一阵喧哗和骚动。

  小男孩不顾司机反对,纵身跳下车去,疯了一样扑向那只血染的羚羊。他的心在痛,比枪口下的羚羊更痛,他痛他不能替这只羚羊挨一颗子弹。

  车上已经乱成一团。有人声嘶力竭地喊:“是谁开的枪?”要将那个坏人狠狠赶下车去。

  车很快又启动了。可谁也没想到,剩下的两头羚羊竟仰起头迅猛地追了上来。车开得很快,羚羊追得很慢、很慢,看得出,它们的脚也伤得不轻,路上散落了一些血迹斑驳的蹄印。那只幼小的羚羊跑出几步,便停在原地上,它凄婉的声音越来越小。

  小男孩背对着地上两只一大一小的羚羊,他的身子挤在众人中显得异常的高大,风卷走了他的太阳帽,他怀抱里受伤的羚羊好像睡得很香、很香。

  那只奔跑的羚羊追了很远、很远,它最终绝望了,突然长嘶一声,调转头,跪倒在经幡飘摇的山口。幼小的那只羚羊在山口哭泣。它的声音被五彩经幡传得很远、很远。

  小男孩不时地回头,张望着它们。他燃烧的眼睛钻进了羚羊跪拜的眼睛里。他内心的血在咆哮,风和雪把他和怀抱里的羚羊裹得很紧、很紧。

  经幡的影子越来越模糊,山口的墓碑越来越远,羚羊呆望着男孩的眼睛,默默站起身,调转头,向四周望了望,然后,悻悻地、艰难地消失在了众山之上。

  小男孩说他从没看见过那么悲伤的眼睛,像一轮血汪汪的落日。就在那一刻,日破西山红似血,当雪花渐渐远去的时候,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在天湖的纳木措上空缠绵悱恻。万道霞光普照大地。

  小男孩猛地一甩头,泪珠儿叮咚一声掉了下来,像写在水面上的童话,那么晶莹,那么凝重,如同魔沼里凝固的一汪水银,那么那么那么的蓝……

                                 (选自2010年第7期《读者·乡村人文版》)

1..第三段中画线句写车上人们的种种反应,有什么意图?(2分)

2..试依据提示,概括小男孩子对羚羊的感情变化:赞美→      →怜惜。(2分)

3..试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4分)

(1)小男孩不顾司机反对,纵身跳下车去,疯了一样扑向那只血染的羚羊。

(2)他燃烧的眼睛钻进了羚羊跪拜的眼睛里。

4..“羚羊呆望着男孩的眼睛,默默站起身,调转头,向四周望了望,然后,悻悻地、艰难地消失在了众山之上。”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说说羚羊妈妈离开时内心会是怎样的想法?(3分)

5..本文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羚羊母子的追车、跪拜、哭泣和凝望等行为,试体会这样写的妙处。(2分)

 

查看答案

阅读议论文,回答小题。(12分)

厚道是一种美德

鱼春

荣获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母校北大一次开学典礼上的演讲中,讲到自己在北大上学时的一段故事。他说,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北大后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一打扫就是4年,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时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又过了10年,到了1995年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美国和加拿大去找我的那些同学。这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优厚待遇,回国加盟,和我一起创业,并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4年水。我们知道,有你这样一种精神,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喝粥。”于是才有新东方的今天。俞敏洪的这段故事,引起人联翩的浮想,从这件“小事”想到了厚道做人的大道理。

厚道是豁达大度的处世之道。是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是表里如一,吃老实饭,干老实事;是人性中的一种美德,最能打动人心。厚道让人信赖,让人踏实,让人放心,让人感动。厚道人作为朋友可交,作为同事可信,作为领导可敬。厚道人不会算计你、欺骗你、出卖你。厚道如冬日的斜阳,夏日的和风,与厚道人打交道就像在洒满月光的湖面上泛舟,让人宁静而温馨

厚道是一种道德追求。是心地善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事不斤斤计较,遇到别人伤害不记恨,得到别人救助图报答。与厚道人相处,无须心灵设防,不用察言观色,活得轻松自然。

厚道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古训:天道酬勤,厚德载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厚道人在人生路上少积怨,跋涉途中朋友多。幸运总会光顾那些厚道之士,使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事业取得成功。

古人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人们赞美厚道,呼唤厚道,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太多不厚道的人和事存在。厚道是社会文明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抑恶扬善,厚道人越多,不厚道的人越少,就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和谐,社会的阳光越灿烂,生活的花朵越鲜艳。

(选自2010年3月10日《今晚报》)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2..第一段叙述俞敏洪在北大上学时的一段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

3..第二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作者为什么认为“厚道是一种美德”? (3分)

5..“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是什么意思?作者引用这句话目的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