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文后下面题目。(10分)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文后下面题目。(10分)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品味“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一句中用“慈善”修饰“冬天”的妙处。(4分)

2.结合节选文段内容,说说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3.作者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如果将这句话改成“这是个理想的境界”,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2分)

 

1.用拟人的手法,(1分),将济南的冬天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给人的感受,(1分),洋溢着人们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1分) 2.(4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用“小摇篮”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或把“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比喻成“小摇篮”),“特别可爱”把小山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地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从侧面写出济南冬天的温晴,(1分)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1分) 3.“这(济南)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在面对面地征求意见;(1分)口气是征求意见,实际包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而改后的句子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4分)

【甲】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伏:躲藏。④顾:然而,可是。⑤盈:满,足。 不盈:不满,不足。⑥豕(shǐ):猪。⑦方:才。⑧负:背。⑨乌:哪里,怎么。

【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甲】【乙】两文中划线的词。(4分)

①顾无可以死之(          )      ②直不能屈  (        )

③其一坐于前  (          )      ④一狼其中  (        )

2.与“以吹豕之法吹之”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遂负之以归            B.不以疾也

C.以刀劈狼首             D.可以为师矣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遂 割 破 狼 爪 下 皮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⑵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与【乙】文中的狼相比,你觉得【甲】文中的狼缺少点儿什么?请结合相关情节具体分析。(2分)

 

查看答案

阅读唐朝严维的诗《丹阳送韦参军》,完成下面题目。(6分)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诗的一、二两句,是从哪两方面写送别的?(2分)

2.仔细体会第三句诗中“望”字的妙处。(2分)

3.诗的末句“寒鸦飞尽水悠悠”中包含了哪些感情?(2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6分)

七⑴班在学习“狼”专题时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1.活动:知识窗  龙年即将到来,小明随手写出以下文字。请你根据小明的思路,以“狼”为对象,写一个成语,再用这个成语造句。(4分)

小时:龙—龙飞凤舞—他的字写得龙飞凤舞,简直无法辨认。

狼—                                                         

2.活动:思辩台  小明在读到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时,认为“狼亦黠”“禽兽之变诈”只是文学家蒲松龄的评价。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评价这两只狼的举动,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请你帮助小明写出这样的结论。(2分)

 

查看答案

(二)阅读文言文《千金买骨》回答8~11题。(14分)

千金买骨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君之              (        )  

以报君     (         )

③天下必以王为能马(        )   

④岂千里哉   (         )

(2)下列句中划线词与“有以千金求千里马”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俱假山显(《于园》)             B.岁大穰(《以虫治虫》)

C.吾欲辱之,何也 (《晏子使楚》)    D.何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于 是 昭 王 为 隗 筑 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4..根据选文内容,请谈谈燕昭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查看答案

(一)阅读孟浩然诗歌《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回答问题。 (6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故交。②暝:黄昏。 ③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④海西头:指扬州。《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1)唐代诗人李白曾在送别友人时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诗中有与之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1分)

(2)诗歌三四两句景物描写有何妙处?请作赏析。(3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