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变迁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在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
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勇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者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脚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第1段末尾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
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
2.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
( )一一( )一( )一(沙漠)
3.第4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启示。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
B.《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反映滥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 |
C.《旅鼠之谜》以北极旅鼠的大量繁殖和怪诞行为给人类提出警告。 |
D.《大雁归来》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野生动物的伦理观念。 |
E.《喂一一出来》以真实的故事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选择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敬畏自然》——严春友——《大自然的智慧》
B.《旅鼠之谜》——位梦华——《善待家园》
c.《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沙乡年鉴》
D.《喂——出来》——星新一——《不速之客》
解释词语
1.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
2.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
3.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
4.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
选词填空
1.无论是 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A.深不可测 B.神秘莫测 C.高深莫测
2.在 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 地歌唱着……
A.温暖;高兴 B.和煦;欢娱 C.灿烂;愉快
3.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 ,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
A.前赴后继 B.跋山涉水 C.前仆后继
4.我虽然没有对旅鼠进行过专门研究,所知道的这些只不过是 ,但我 总是觉得,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
A.鱼目混珠 B.道听途说 C.一知半解
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小心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无言以对(来) |
B.众目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广阔无垠(边际) |
C.为人所知(被)精巧绝伦(同类) |
D.不自量力(测量)相形见绌(笨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