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过1000万套,实现了年初计划的目标任务。
B.八国集团在德国关于气候变暖问题作出了一项声明,希望世界上发达国家在2050年之前,能够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两倍。
C.国家安监总局要求云南煤矿安监局科学制定救援方案,千方百计抢救被困人员,严防不再发生次生事故。
D.国务院日前实施批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是国家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公路下面江水清碧,缓缓流过,两边群山鳞次栉比,郁郁葱葱,云重风轻,足见昔日蜀道之难。
B.2011适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两岸民间最近正如火如荼地举办各种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活动。
C.田汉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巨子,他对中国戏剧、电影事业的丰功伟绩,几乎无人不知。
D.随着运输格局的变化,无论是公路、水路、航空,还是一票难求的铁路,春运压力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降低和缓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4分)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 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澜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擂响在锣鼓
kēng 锵的鼓声里,飘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传统 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赏心悦目。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会在文化的熏 陶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积淀 kēng 锵 熏 陶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1分)
改成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12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3.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5.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抒情的句子是“ ,
”,这两句诗将月亮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左迁龙标”王昌龄的关切之情。
8.在你交往的同学中,许多人都是优缺点共存的,怎样对待别人的优缺点?《<论语>八则》中的“ , ”给了我们正确的回答。
9.《爱莲说》一文中,表现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
写作。(60分)
请以“向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8分)
那一声吆喝
召 唤
“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
推开窗子,有雾,抓一把,浓稠得确乎有几分手感。
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了我跟前。
只见吆喝,不见人。我知道,这都是雾在作祟,我客居的这座山城,就是雾多。依山环绕的大黄路是从渝中区的大坪斜刺里拐绕过去的。雾大,能见度很低。当我着实地踩着那吆喝声时,才看清一位头缠毛巾的老人,跟我刚去世不久的母亲年岁差不多。老人枯瘦枯瘦的,坐在山坡上,就像一棵上了年纪的树。她背在背篓里的腊梅,活像是从她的身上长出来的,手里呢,持着一束腊梅,不停地对来往的行人显摆、吆喝。“腊梅,腊梅,刚从南山采的腊梅—”好像这偌大的山城,唯有她的腊梅最好似的。
“腊梅?”我好奇地凑上前,“这是腊梅么?”说不来重庆话的我,不得不“憋”着一口“半罐子”普通话。“你说啥子?刚从南山采来的嘛!”老人显然不悦。老实说,我这是头一回看见有别于我故乡江汉平原的山腊梅,或许是这山城特有的水、土、雾的缘故吧,重庆腊梅竟是桔黄色的,不像我老家腊梅张扬的那种大红:主杆笔直、修长、枝叉繁多而不柔弱,花色呢,淡雅而质朴,像极了纯朴厚道的重庆山民。
“买一束嘛!”老人催着我,“才4块钱,便宜得很!”我迟疑着。我不是拿不出这4元钱,也不是舍不得这4元钱,关键是我没这份养花的闲心。为了糊口,从湖北老家刚漂泊到重庆的我,自己都养不活,还养花?再说,一个没有栖息之地的落魄者,能有花的栖身之地吗?
“好的,等我找到工作了一定来买。”我把玩、夸奖了一番老人的腊梅后,就走了。“我等着你—娃子!”
一个礼拜后,四处碰壁的我,终于得到了曾获“重庆十大杰出青年奖”和“老舍文学奖”的重庆长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的赏识,他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样“飘”的我,竟有了一个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顿下来后,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对老人的许诺。
可是,当我踩着吆喝,风风火火地赶到山坡时,却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
“老人呢?”我问。中年妇女先是一愣,后是惊喜:“你找到工作啦?!”这回却轮到我发愣了:“你怎知道……我是来找老人买花……”
“不错唦。”中年妇女说,“那老人就是我婆婆。我婆婆说,这几天有个外地娃子来重庆找工作,好多天了都没找到。还说那外地娃子只要一找到工作,就会来找她买腊梅的。听口音,那外地娃子一定是你不,大兄弟?”
“是我。”我说,“我买花……是找老人。”“一样的。”中年妇女说,“我婆婆前几天到南山采腊梅,不小心摔了下来,老人一直惦记着你找工作的事,就要我来这里等你,还说如果你来买腊梅,就证明你找到了工作,她的心也就落地了。”
我的心呼啦一热。等我买下一束腊梅后,中年妇女就立马起身,背起背篓走人,惹得要买腊梅的顾客直纳闷。
“大姐,人家要买腊梅呢。”我不解。“傻兄弟,”大姐朝我扮了个鬼脸,“婆婆正等着我去报你的喜讯哩。”
我不知泪是怎么流出来的。以后的日子,我总是静静地守着窗台上的那缕淡淡的不肯离去的暗香,任它们绽放、凋谢。
雾,散了。一瓣桔黄色的阳光打在我的脸上,好是温暖,我总是时不时抬头,朝山坡上望去,可那苍老的背影,还有那熟悉的吆喝不再重现。
再好的花,总有谢的时候。可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
(选自《美文》)
1..文章开头“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一句,在文章里有什么作用?(4分)
2..理解品味
(1)“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了我跟前。”加点词有何好处?(2分)
(2)文末“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这句话有哪些含义?(4分)
3..江汉平原和山城的腊梅各具有什么特征?(2分)
江汉平原的腊梅: 山城的腊梅:
4..卖花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刻画卖花老人这一形象时,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