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2分)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

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2分)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条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                   

          痴迷、神往。

 

示例:(1)如一樽滋味甘醇的美酒;(2)如一首音韵和谐的诗歌。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字形和划线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刻(qǐng)   更胜一筹      牙龈    头晕目(xuàn)

B、宽(sù)     海天相吻      脸颊    难逃运(è)

C、沉(diàn)   绝处篷生      点缀    津乐道(jīn)

D、晴(xiǎng)  德高望重      伫蓄    然长逝(cù)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40分)

题一:请以“假如再给我一次                (机会,失败。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一个操劳了一生的母亲,不穿金,不戴银,每日依旧辛劳不辍,笑呵呵地说:“全家平平安安呐,比什么都让我幸福。”一个下岗女工说:“谁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可知足了。”一个小保姆说:“主人家信任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

是啊,生活是泥泞,是沼泽,令我们痛苦不堪;生活又是一首诗,一幅画,让我们快乐如神仙,而这一切的一切关键看你的心态。请以“善待生括”为话题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如选题一,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张晓风

①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②“再见!”

③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④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⑤他欣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⑥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⑦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拉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⑧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骇,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⑨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⑩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选材以小见大,反映了父母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令人回味无穷。

B.本文多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C.本文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这渲染了母亲对孩子成长的焦虑之情。

D.本文在结构上突出的特点是倒叙法的运用,巧设悬念,耐人寻味。

2.文章第⑤段中划线的“欣然”和“循规蹈矩”反映了小男孩当时怎样的心理?(4分)

欣然:                                   

循规蹈矩:                                      

3.文章第⑧段加点的“你”指代什么?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你”?(3分)                                                             

4.“我”尽管将孩子交给社会,但仍有许多忧虑。第⑨段主要写了“我”的哪些忧虑?(3分)                                                                

5.“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中“琼浆”“醍醐”在文中共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作者将母子关系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顾欢勤学

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①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读书,夜则然②糠自照。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注释①挞:用鞭棍打人。②然:通“燃”。

1.用“/”划出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夜则然糠自照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3分)

(1)见赋乃(     ) (2)见而之(     ) (3)父使驱田中雀(   )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

4.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用自己的话概括顾欢勤学的事迹。(3分)

6.这则故事,在学习方面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19分)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分)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